李波
摘 要:一直以來,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一直都是以“灌輸”與“填鴨式”教學模式進行的,必須要承認,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在短時間內傳授大量的數學知識,也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但是,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形成數學思維是十分不利的。為了改變這個弊端,新課改提出了“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旨在通過小學生探究活動,使其獲得知識,并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加深認知。下面便對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使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探究情境;問題點撥;小組討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薄敖處熞l揮主導作用,處理好傳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庇纱丝梢姡處煴仨氁钊胙芯孔灾魈骄拷虒W模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筆者從創設探究情境、重視問題點撥、加強小組討論三個方面,討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落實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具體教學策略。
一、創設探究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心理與人生活的環境之間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良好的環境能夠帶給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反而,壓抑的、緊張的教學環境也會讓學生感到壓抑。因此,在展開自主探究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做的便是為小學生創設探究情境,使其在情境的引導下自覺改正自己的行為習慣,并且主動學習數學。“位置與方向”一課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東偏北、東偏南、西偏北、西偏南等方向的含義,于是,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們玩了“瞎子摸象”的游戲,并且在教室中繪制了一份“地圖”。學生兩兩一組,有的學生扮演“瞎子”,站在地圖的一側,另外一個學生扮演“象”,站在另一側,“象”要使用方位詞為“瞎子”指路,讓“瞎子”按照地圖找到“象”。這個游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生充分投入游戲的時候,我讓學生探究位置方位,并且讓他們探究如何使用東偏北等詞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二、重視問題點撥
問題能夠為小學生的探究活動指明方向,也能夠使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學會思考。但是,雖然問題一直是數學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但是他們所使用的問題要么有著固定的答案,要么是學生直接在課本中能夠找到的問題,很難激起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使用具有探究性、開放性的問題,讓小學生從多個角度尋找問題的答案,從而開發他們的智力。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也能夠感到自己的思維成果被尊重,從而產生更濃厚的探究欲望,在學習數學時變得更加熱情與積極,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在“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一課中,為了讓學生了解結合律、交換律等多種運算法則,我為學生提供了多個生活中的案例,如“在六一兒童節中,我校參加文藝表演的男生一共有42人,女生有38人。其中,男生負責表演的節目一共有9個,女生需要表演的節目有12個,請問,你能夠說出一共有多少學生參加表演嗎?又設計了多少節目呢?”學生看到這個案例之后,需要將自己的思考方式進行闡述。學生在計算共有多少人參與文藝表演的時候,有的學生用42+38,也有學生用38+42,他們發現得出的結果是一樣的。于是,學生便可以得出加法交換律的規律。
三、加強小組交流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具有差異,他們的生活經歷也各有不同,這不僅導致現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不同,也讓他們的思考角度不夠全面。因此,在展開自主探究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在生生互動中學習其他同學的優點,彌補自己的缺點。不僅如此,加強溝通與交流不僅能夠使學生正視自己的問題,還能使其學會欣賞他人,從而在全班范圍內形成向他人學習、虛心求教等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不斷產生好好學習、努力上進的信念。幾乎在每次的探究活動中,學生獨立思考完畢之后,我都會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思路,并且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小組內部要就本小組成員所探索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討論,進行合理的舍棄,最終以小組的形式展示探究成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探究氛圍,為學生創設一個探究性十分濃厚的學習環境;教師要重視用問題點撥學生,使小學生邊學邊思,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教師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彼此幫助,相互促進,激發小學生產生更強烈的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吳玉瑾.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中外企業家,2013(22).
[2]盧向陽.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