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文+王冰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南京 210044)
摘 要: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層次參差不齊,大多數停留在較淺的合作層次,合作也缺乏穩定的長效機制,導致合作質量不高。文章以與通信行業骨干企業中興通訊校企合作成立電信學院為平臺,通過研究深度合作的校企利益共同體的構建和運行機制,強化校企共同體在運行管理、資源協調、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等方面的關系,以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學生管理設計,構建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共同體機制。
關鍵詞:校企合作;CRQ管理模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職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7-0200-02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加強行業指導、評價和服務,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從各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經驗和教育模式來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對人才需求“無縫對接”的關鍵。隨著經濟和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行業人才的短缺,各級政府和高職院校都意識到高職教育走校企合作辦學之路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付諸多種形式的合作實踐,但校企合作教育的深度和效益并不十分理想。中興通訊電信學院針對此種問題,并結合ICT行業人才需求,提出CRQ管理模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職業管理要素等,積極構建具有教學內容創新、管理機構創新、人才培養效果突出的校企共同體平臺。
一、我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運行管理機制發展現狀
我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校企合作的層次參差不齊。從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看,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絕大多數停留在較淺顯的層次上,企業在專業培養計劃、課程設置等方面參與度比較低;從校企合作的形式上看,絕大多數的校企合作還沒有形成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缺乏穩定的校企合作辦學的長效機制,難以維持可持續發展,無法從根本上實現“教學-科研-開發”三位一體的局面。
(一)合作機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作為一種新型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時間比較短,還沒有建立專門的校企合作協調機構,缺乏對校企合作總體設計、運行監督、績效的考核,導致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深度不足,致使校企雙方缺乏有效的溝通平臺,實施過程表面化、簡單化,無法實現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二)理論課課程結構不合理
大多數高職院校使用的教材是統一由專家編寫的教材,在教學中注重理論的完整性,缺乏分層次的有效針對,并且技術前沿內容少,滯后脫節于當前技術,各門課程之間缺乏良好的銜接。通信行業發展的日新月異,對專業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掌握實時技術和實踐能力。但當前各院校“重理論,輕實踐”,在實踐環節多是書面報告和課程設計代替動手操作,并沒有讓學生真正接觸到通信設備。此外,企業頂崗實習時間短,專業對口的實習崗位比較少,導致學生畢業之后不能與就業崗位實現“無縫對接”。
二、校企合作運行管理機制的創新建設
校企合作運行管理機制的目標是實現合作機制靈活高效、合作主體優勢互補、合作領域多元拓展,以達到合作目標互惠多贏,實現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多種形式的校企利益共同體。同時以共同體為平臺構建高職育人機制,有效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以中興通訊校企合作成立電信學院為平臺,積極研究深度合作的校企利益共同體的構建和運行機制,強化校企共同體在運行管理、資源協調、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等工作的關系。此次創新建設主要從合作制度、教學、學生管理三個層面進行。
(一)合作制度層面
明確的合作方向是校企合作實現科學規范的管理目標。中興通訊電信學院深度融合校企資源,明確行業人才需求,以技術服務于教育,推動教育改革,并以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主線,建設具有內容創新、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效果突出的校企共同體平臺模式。CRQ管理模型是中興通訊電信學院校企合作的核心能力表達之一,是中興企業化的管理思路和管理工作開展方法的凝結,體現企業核心價值,為高職院校提供資源保障配置。CRQ管理模型包括核心價值(Core Value)資源保障(Resource Security)和質量管理(Quality Control)。CRQ管理模型內容主要包括:電信學院運行管理模型與運行模式;企業化日常管理規范;質量控制與KPI考核體系;教學實施與管理;職業管理;環境管理;實訓基地建設與維護;學生職業技能與就業管理。
(二)教學層面
中興通訊電信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發展,以特色創名校,讓每個學生走向成功”的辦學理念,以“服務全體學生、服務信息產業、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形成了學歷教育、技術服務、社會培訓“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確立了“崗位主導、德能并重、產教結合、學做一體”的人才培養主體模式。
在重構專業課程體系方面,積極響應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中興通訊電信學院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人才為目標,構建了“職業素質課程、崗位能力課程、專業知識課程、個性拓展課程”的“新四塊”課程體系。通過系統、完整的職業活動,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課程整體包括三個階段:第一,準職業人訓練。模擬職業人,鍛煉職場所需的基礎素質,包括團隊合作、執行力的實施以及職業禮儀等職業素質。第二,建立職業雷達。進行職業定位,傳遞定位職業的勝任力及職業發展規劃,具備良好的職業心態及職業道德。第三,精確就業。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工作方法能力,具備主動擇業、就業的能力,引導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增強長期工作的穩定性。
(三)學生管理層面
為更好地使高職學生適應企業的管理模式,增強其職場適應能力,中興通訊電信學院將對學生實行企業化管理。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引入企業化管理模式,進行KPT考核機制,實現學校與企業接軌,探索融入企業管理要素的高職學生教育管理的目標維度及評價標準。
三、結語
加強校企合作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主題,探索校企合作的廣度、深度,需要加強在制度層面的建設。通過校企共同體平臺,可以實現雙方價值和利益的高度一致,充分整合校企雙方資源。中興通訊電信學院作為深度校企合作的一種形式將成為一種典型模式。以制度建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改革、學生管理為主要研究內容,以行業-崗位-能力—課程為主線進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驅動人才與崗位匹配,以實現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模式,并將企業化管理要素在高職教育中應用,構建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使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與區域經濟的契合度更高,人才培養更符合行業需要。
參考文獻:
[1]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創新發展 優化提升: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重大課題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234.
[2]尹慶民,陳浩,裴一蕾,王曉紅.校企合作研究——基于應用型高校的模式及保障機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3]林潤惠.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方法、策略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4]黃浩嵐.高職教育利益相關者理論研究的若干問題[J].教育與職業,2013(21).
[5]蘭小云.行業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6]蘇華.職業教育標準化管理探索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7]武克華,李艷麗.構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1).
[8]陳旭.高校校企合作創新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4(11):124-127.
[9]俞仲文.時代呼喚高職教育[N].中國青年報,2013-01-14(11).
[10]Geisker.E.Rurenstein.A.University-Industry relation:a revi-ew of major,issues[M].Wikipedia: Cooperative Reearch & Development,2009.
[11]Senker.a.Rationale for partnerships:building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J]. STIR review,200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