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興
(廣東白云學院,廣東 廣州 510450)
摘 要: 任務型教學法在當今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為它有助于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效使用英語的能力,并且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介紹了任務型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和特點,以及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的特點和教學困境,同時對兩者有效結合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希望可以通過該教學模式讓學生以積極態度完成交際任務的同時,還能夠提高其實際英語運用能力。
關鍵詞: 任務型教學法 綜合英語 教學模式
一、任務型教學法概述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模式
任務型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任務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進一步發展,在外語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這種“用語言做事”的教學理論逐漸引入我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是我國大學外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走向。該理論認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解釋、闡述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點而成,和其他教學法在本質上并不排斥。
任務型教學法模式一般有三個階段,分別是:前任務階段(pre-task)、任務實施階段(task-cycle)和后任務階段(post-task)。在前任務階段,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能夠激發他們對所涉及的話題初步思考。任務實施階段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學生在全面理解輸入材料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對照自己在前任務階段的完成結果和小組討論,進一步加深對相關話題的了解和認識。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訓練,認知方式和思維水平也得到相應的提高。在后任務階段,主要對核心任務進行鞏固與拓展,進而引導學生遷移完成核心任務時學習的技能和思維方式,讓學生可以復習到所學習的語言現象,幫助學生開闊視野。
(二)任務型教學法的特點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任務型教學法在很多高校外語課堂上已得到廣泛應用。總的來說,相對于其他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有如下特點:
第一,學生的學習任務目標更明確,從而為教學評估提供依據。由于任務型教學法的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因而在實際教學目標設定時會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交際內容、思維方式和語言形式。其中,思維方式在實際交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須作為主要教學目標。
第二,任務型教學法的任務是讓學生完成與現實生活相似的語言活動,具有真實性。一般的任務設計思路是,首先盡可能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想法,然后給他們提供機會反思自己在口語交際過程中的不足,最終總結出語言規律。
第三,學習任務的創設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語言形式與功能之間的關聯度,進而提高學習效率。任務型教學更關注任務完成的過程,讓學生在完成目標任務的基礎上思考語言形式與功能之間的關系,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有助于他們對外語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二、“綜合英語”課程的特點與教學困境
“綜合英語”是很多高校英語專業低年級開設的綜合性基礎課程,在英語專業所有課程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涵蓋英語聽、說、讀、寫四大基本技能,是反映外語教學質量和實際水平的主要標準之一。“綜合英語”課程旨在為學生今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綜合英語的學習不僅直接訓練學生語言學習的基本功,而且基本方法和技能將有效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石。通過對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學生準確、自然和流暢地運用本階段所學的語言知識,并根據不同的場合恰當地使用語言。在本課程教學中應突出實際應用,加強語言實踐能力培養,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譯能力,掌握英語語音、詞匯、句法、修辭、語篇等語言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下一階段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篇章分析、高級寫作等能力打下基礎。
實際課堂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某些學生感覺老師教法單一,課堂氣氛沉悶,即使對當下普遍流行使用的交際法為指導的課堂教學和活動也產生厭倦,因為交際法本質是一種理想化的外語教學理念,很多時候缺乏真實性和可操作性。在課堂實際實施過程中,經常對學生和教師角色的定位不是很明確,保留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理念,缺乏有效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此外,傳統綜合英語課上教學內容的選取往往拘泥于一本教材,并不是以社會需求、專業需求和個人需求為出發點編排內容,這樣單純教授語言本身,結果就是廣受人詬病的“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導致很多學生不能在實際生活中有效使用和運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
三、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上的運用模式
任務型教學法強調的是語言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夠被掌握,因而老師在教學中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從做中學”的學習模式,多增加一些實踐性強的任務讓學生完成。在實際生活中,人們使用語言是為了滿足個人或社會不同的需求,在人際交往中離不開語言的運用,因而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創造與實際生活相仿的語言使用環境,讓學生可以自由表達思想,交流看法,然后提供機會,讓他們反思自己在語言運用中的不足,歸納語言輸入中帶有規律性的語言現象,并進一步將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相似的實際場景中,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本文以英語專業教材“新交際英語”為例具體說明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過程。
首先,每個單元會根據某個話題或者議題組織教學,里面包含了功能互補的一系列任務,即啟動任務、目標任務、語言形式任務和鞏固拓展任務。啟動任務主要在于引發學生對任務所涉話題的興趣,激活學生與所涉話題相關的知識和個人經歷,必要時提供與話題相關的詞匯和表達法,具有單元導入的功能。目標任務主要提供與任務話題相關的學習材料,規定完成任務必須實現的目標,并通過由淺入深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對相關話題進行深入分析與思考,使學生在深入分析與思考的基礎上意識到自己完成啟動任務所展示的知識、技能和思維方式仍存在不足。語言形式任務通過形式多樣的交際任務引導學生發現和歸納課文中的語言規律,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語言知識方面的不足。鞏固拓展任務引導學生練習在完成目標任務時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思維方式,給學生提供機會,練習自己歸納出語言規律,通過一些多媒體,提供給學生更多與話題相關的閱讀、聽力或者視頻材料。這四個任務之間環環相扣,目標任務是整個單元任務的核心,用以實現教學目標。啟動任務是用來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完成目標任務的,提供給學生充分表達和交流思想的機會。語言形式任務要求在表達和交流的基礎上反思和歸納所學語言的規律,進一步提高語言使用的準確性。最后,拓展與鞏固任務提供給學生在類似場景中遷移所學知識、技能和思維方式的機會。
根據任務型教學法和“綜合英語”課程的特點,以第四單元(Unit 4 Talking about People)第二模塊為例具體說明教學的步驟和程序:
(一)任務前階段
這一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啟動任務。因為這個模塊的主題是性格類型與工作,因而首先老師給學生提供調查問卷,通過性格測試找到自己的性格類型,然后四人小組完成表格,小組內成員分別報告自己選擇的性格類型和可能適合自己的工作,同時組內其他人評價。在完成這一任務時,學生既熟悉了與本單元相關的詞匯,再通過小組討論,相互交流自己的觀點,又培養了聽和說的能力,為下面的任務完成奠定了基礎。啟動任務有別于傳統的“熱身”活動,除了在內容上與課文話題有關,該任務還與單元內其他任務有內在聯系,是為了使學生更有效地完成目標任務而設計的,任務之間的關系密切。
(二)任務中階段
這一階段的任務主要是目標任務和語言形式任務。首先給學生聽一段美國心理學家的講座,內容是關于六種不同的性格類型和它們分別適應的工作,然后回答兩個問題。(a. What is John Holland famous for?b. What is the benefit of knowing your own personality type?)接著聽第二遍,同時總結每種性格類型的特點和最適合的工作,完成表格。這時學生可以同完成啟動任務時做的表格進行對比,意識到知識或者思維方式方面的不足。完成了目標任務,接下來學生要對語言形式有所總結和反思,對于目標任務中的講座提到了不同的職業名(lawyer,computer programmer,pharmacist...),讓學生在給出的聽力文本中找出職業名稱,引導其注意詞的尾部(er,or,ist…)并做分類,小組同伴之間要進行討論和比較,最終總結出表達職業的動詞轉化成名詞后綴的正確形式。
不難看出,這一階段的任務與日常交際情景的相似度比較高,一般來說,完成任務時所進行的活動分為:根據所給的條件做出決定(如確定到達某一地方的最佳路線);就某一話題與他人分享看法(如人們對網絡學習利弊的看法);創造某物(根據產品特點選擇宣傳媒體,推銷某產品);解決問題(如根據給出的結果推斷問題產生的原因)。要完成這些類型的活動,就需要運用一系列認知技能,如列舉、分類、匹配、比較等。培養學生在完成交際任務的同時有意識地使用這些技能和方式,并在實踐中逐步提高使用的熟練程度和效果。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語言形式與意義之間的匹配關系,每單元教學中會設計一些交際任務引導學生發現某些語言現象的規律,提高對語言形式與功能之間關聯的敏感度。因而學生在完成交際任務的同時,還要尋找課文中具有共性特征的語言現象。此外,還可以把個人反思擴展到語言產出上,比如可以錄下自己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發言,請教同學尋找更恰當的語言表達形式或者修改自己的發言然后反復練習。
(三)任務后階段
這一階段的任務主要是一些鞏固和拓展類任務。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然后進行角色扮演:選向導。表演的情景大體上是Neil準備去市中心見他的法國朋友并且打算在那兒待一天,需要一名向導的陪同。學生A扮演Neil,學生B、C、D分別扮演想要做向導的人。每個學生讀信息卡片,獲取相關的性格信息,Neil來面試學生B、C、D,找出最適合的人選。三輪面試結束后,組內選擇出最適合的人選,并給出理由。最終每個小組把組內的選擇結果向全班做匯報。這一任務主要是讓學生反復操練在前面任務中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以加速其從陳述性知識到程序性知識的轉化,只有反復練習才能掌握語言,但由于課時所限,有些任務在課堂上無法完成,因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形式利用課余時間完成。
四、結語
在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可以有效規避將語言純粹作為知識來學的觀念,而是將語言作為一種人生的個人經歷體驗,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參與和完成各項任務,成功構建自己的語言,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這樣靈活的課堂活動,對學生的學業成績進行過程性評價,提高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因此,在“綜合英語”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已成為當下很多高校英語專業教師的選擇。
參考文獻:
[1]李筱菊.新交際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2]陳慧.英語任務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之比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5).
[3]方文禮.外語任務型教學法縱橫談[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