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化學是一門實驗與生活實踐緊密相結合的學科,它對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與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是極其有利的。開展素質教育的關鍵內容就是要加強創新教育,只有這樣,才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在具備創新意識基礎上,還必須能夠抓住創新的機會,激發創新思維,最終獲得良好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186-01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己任,寓創新意識于化學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現有條件,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啟迪學生的創新智慧之門。
一、優化課堂,培養學生創新品質
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要進行啟發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學。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尤其要構建適應創新教育要求的教育模式,優化教學結構,使學生在受到知識教育的同時,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和優秀品質的培養。在具體教學活動中,筆者采取了誘導啟發—→閱讀討論—→實驗設計—→講解釋疑—→學生提問和實驗—→效果檢查的教學思路。整個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從會學到會做、會用,充分運用實驗,更多地為學生提供動手實驗的機會來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穿插當今世界形勢和最新的科技信息來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創造欲望。結合化學學科本身的優勢,諸如能源短缺、白色污染、全球變暖與環境惡化等都與化學科學息息相關。從而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培養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造欲望。
二、 強化問題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性能力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和核心是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問題意識、問題能力是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基礎。創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找到獨特、創新思路的可能。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教給方法比傳授知識更重要,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知識是啟發智慧的手段,過程是結果的動態延伸;改革課堂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再也不僅是忠實圓滿地教授規定內容,而應是主動地、合理地、創造性地豐富和調整教學內容[2]。例如:在研究金屬活動順序時,有的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濕法煉銅是用鐵制取銅,速度肯定比鈉制取銅慢,為什么不用鈉制取銅呢?”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先組織學生就所了解的知識和生產實際展開討論:①、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是否符合反應規律?②、鈉能否作為制取銅的原料?學生討論的結果認為雖然符合反應原理,但鈉太活潑,冶煉成本高,不宜作原料。這時又有學生提問:“課堂上演示一次中,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真的快于鐵嗎?”教師采取延緩評判的原則,組織學生動手實驗,結果學生發現燒杯中出現奇異的現象,并未出現紅色的銅,而是生成了藍色的硫酸銅。針對現象,教師再次組織學生動手實驗:將鈉放入水中,奇異現象之后用無色酚酞試液檢驗,酚酞呈紅色,說明溶液呈堿性。學生思維活躍,忙于寫化學方程式,爭著解釋以上幾個同學提出的問題:鈉太活潑,和水反應生成酸,不能和鹽溶液發生簡單置換。并有感而發:“多問為什么,就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知識。”創新意識大大增強,激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求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三、訓練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教學中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各種問題,發展學生橫向聯合、類比、聯想等思維,使學生不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上,而且要利用現有的知識,結合已學的知識去創造,去探究,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變式題”、“一器多用”等,力求讓學生舉一反三,培養多種思維能力。如:24.5g氯酸鉀完全分解可制得多少克氧氣?學生可以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也可以根據氯酸鉀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又如右圖(圖略)所示裝置可用于排空氣法收集氣體,也可用于排水法收集氣體,還可以用作洗氣裝置,在A端接一支量筒還可用于測量收集到的氣體體積等。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便能得到較好的發揮。
四、注重實踐,展現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強的人,一定是獲得良好個性發展的人。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就必須尊重學生的創新個性,提供張揚個性的自由空間。化學教材中所選實驗,多是基本操作,但每個人對于實驗的設計和評價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講解新課之前,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智慧對課題中的實驗進行設計評價,而創造的靈感就在其中閃現。比如可以先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家庭小實驗,再結合課本,適當補充學習一些課外知識,拓寬知識面,進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義的實驗,并引導學生撰寫科技小論文。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學校周邊的一些工廠,調查水質污染情況等,讓學生撰寫調查報告,使學生通過調查、觀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性、積極性,激活他們的思維,從而趨向創新的意境。初中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知識技能必須通過親自實踐才能得到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良好的實踐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個性的發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再如:神奇的流瀑溶洞,遇到火災的自救方法,防止菜刀生銹的措施,油鍋著用鍋蓋蓋滅,進入枯老井先做燈火實驗,節日氣球和焰火等。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到化學并不深奧,化學就在社會生活之中,就在自己的身邊。讓學生了解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社會生產的密切聯系,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要改革傳統的讓學生按照書上的步驟按部就班操作的教學方法,精心組織每一次實驗內容,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維和想象的空間,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展現他們的創新能力。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沒有創新,就沒有偉大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