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
摘 要: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方法和經(jīng)驗。社會制度不同的兩個國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也可能有著相似的地方。本文研究分析了德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對比研究我國的思政教育內(nèi)容,對提高和加強我國的思政工作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德國;思想政治教育;啟示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6-0227-02
德國的社會發(fā)展程度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水平具有一定的高度和代表性。中國和德國一樣,歷來都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雖然中國和德國是社會制度和社會發(fā)展水平迥然不同的國家,但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廣泛普及的人文學科,具有高度的可對比性。對中德兩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比較研究,學習并借鑒德國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德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德國的歷史底蘊深厚、政治歷程復雜,德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變得豐富多樣。德國經(jīng)歷了二戰(zhàn)、東德西德合并等重大歷史事件,然而其思想政治教育似乎并未受到這些歷史事件的影響,仍然保持著高度的統(tǒng)一,還取得了許多值得肯定的成果。
(一)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與其他課程互相配合
德國學界研究發(fā)現(xiàn),德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顯性”教育方法似乎已經(jīng)走到了終點,當今德國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正逐漸向隱性化和生活化趨勢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在課堂教育中充分運用各種媒介手段,比如電影、紀錄片等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對于價值的判斷則由學生自己來進行,老師不會進行過多語言上的引導,用學生自己的感悟來代替生硬的說教。德國的思想政治教科書多用淺顯易懂的通俗語言,讓學生有自由的思考空間。
(二)社會機構(gòu)和團體積極推動對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德國有大量的公共機構(gòu)和社會團體在從事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些機構(gòu)和團體常常有計劃地舉辦各類講座和報告活動,并邀請在校學生參加,利用這些公益性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同時,德國的各類法律機構(gòu)也利用開辦法律講堂的機會,幫助學生提高法律敏感度,這種做法也能有效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和實施。
(三)注重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
德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科書中很少出現(xiàn)類似于“我們要怎樣做”一類的教條式語言。書中的語言大多是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語言輕松活潑,具有啟發(fā)性。教科書中涉及了許多在實際生活中必然會面臨的問題,例如戀愛、家庭、死亡、戰(zhàn)爭的起因、人生各個階段的苦惱等,讓學生能夠清楚地知道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旦面臨這些問題時他們該怎么辦。這種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人格、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幫助學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四)強調(diào)家庭教育和勞動教育的作用
對德國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德國是個相當嚴謹?shù)膰摇T诘聡藗儗Υぷ鹘蹩量痰膰乐敗Υ龝r間安排分秒不差地遵守、對待乘車逃票堅決嚴懲不貸,這些都源于德國人遵守的基本價值觀。德國人民崇尚秩序、清潔、規(guī)范性、誠實、忠信、獨立等基本價值觀念。德國家長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就會教育孩子要守時、遵守規(guī)范、誠實不說謊、排隊不插隊等。這樣輕松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夠彌補學校應試教育的不足。家庭和學校聯(lián)動形成合力,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與外國啟發(fā)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同,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強調(diào)灌輸教育。
(一)講授講解法
講授講解法就是以教育者為主體,向受教育者傳授政治理論知識、科學社會主義原理以及思想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由于受教育者,特別是青少年受教育者主要的學習時間是在課堂內(nèi),因此,講授講解法是對青少年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二)疏導教育法
疏導教育法是針對受教育者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根據(jù)現(xiàn)實的情況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從而幫助受教育者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方法。在眾多受教育者中,青少年受教育群體通常處于問題多發(fā)期,在學校和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疏導教育法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
(三)認識比較教育法
認識比較教育法是利用兩種不同事物的對比,在對比的過程中引導受教育者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從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通過比較,受教育者可以在前人認識的基礎上不斷地發(fā)展自己的新認識,也使自己的認識得到更快的發(fā)展。
(四)典型教育法
這種教育方法是現(xiàn)階段國內(nèi)使用比較普遍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過典型事例、典型人物為受教育者做出表率和榜樣,引導他們走向正確路徑。每年都在進行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就是利用典型教育法,將典型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進行廣泛傳播,從而提升大眾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中德兩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上的異同
(一)兩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的相似點
1.德國重視社會實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中國也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原則,將社會實踐放在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中德兩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提高道德水平,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2.中國和德國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都要求學校、家庭和社會團結(jié)一致,形成合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條件。
3.中德兩國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都重視家庭教育在思政教育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家長用正確的價值觀來引導孩子,這在無形中幫助他們強化在學校接受的思政教育內(nèi)容,進一步提高孩子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二)兩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不同點
1.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所不同。我國一直以來都是采用說理引導的正面教育方法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方法是我國思政教育的主要方法。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利用思想政治課開展的,每個學校都必須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這是教育部門的硬性規(guī)定,學生的德育成績也作為學生學習情況的一項重要考核內(nèi)容。而德國的學校并不專門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德國的學校在開展專業(yè)課程的同時,結(jié)合各學科特點,有針對性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與各學科內(nèi)容結(jié)合,在進行專業(yè)學科授課的同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2.在是否利用勞動教育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差異。在現(xiàn)階段的中國社會,學校和家庭都很少再利用勞動教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會取消他們一切的家務勞動,許多學生甚至早已拋棄“勞動最光榮”的正確價值取向。德國家長從不會代替孩子做他們應該做的家務勞動。按照法律規(guī)定,德國的孩子必須要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學校也把勞動納入學生的考核標準中。
四、現(xiàn)階段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及獲得的啟示
(一)現(xiàn)階段中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1.過度重視灌輸式教育,教育方式缺乏靈活性。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數(shù)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考試成績是衡量學生學習情況的唯一標準。這樣的教育方法雖然能將教育的效果最大化,但卻阻礙著受教育者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例如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知道要依法納稅,但卻缺乏運用合理方法阻止不法分子偷稅漏稅違法行為的社會實踐。缺乏實踐會降低學習效率,同時也局限了對所學到的知識的運用。
2.思想政治教育跨學科結(jié)合不緊密,缺乏實用性。在德國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跨學科教學模式是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的寶貴經(jīng)驗。他們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各門學科中,進行廣泛的“隱性教育”。中國作為發(fā)展速度最快的發(fā)展中國家,并沒有做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學科的教育中,單獨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所達到的教學效果也不盡人意。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考驗著個人的跨學科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參與水平,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我國還存在著缺口。
(二)我國從德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的啟示
1.挖掘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社會力量。在對全社會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大力挖掘和培育社會教育的力量,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來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僅要靠思政教育工作者,還要依靠全社會共同參與,營造積極健康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我們要借鑒德國的滲透教育法,使學生在健康向上的環(huán)境中充分接受精神的洗禮與道德的熏陶,思想道德水平自然而然隨之得到提高。
2.借鑒德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的模式。我國應該借鑒德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的模式,使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得到一些改變。中國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一直飽受爭議,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不僅會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更會削弱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中國家長對家務勞動大包大攬,造就了無數(shù)高分低能的“好學生”,這些孩子各方面能力都不健全,嚴重缺乏社會責任感。有些家長甚至宣揚“普通勞動沒出息”“要賺大錢,當富豪”“一切向錢看”,這種錯誤的價值取向嚴重影響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我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著重強化家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利用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合理幫助孩子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使孩子在課堂內(nèi)外都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張坤.德國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特點及啟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7):61-63.
[2]羅俊奎.德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老區(qū)建設,2012(24):12-15.
[3]亓昕怡.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較及思考[J].高教學刊,2015(7):81-82.
[4]黃安定.德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J].商業(yè)文化,2008(9):30.
[5]鄧露.德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啟示[J].才智,2013(28).
[6]何亞娟.德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啟示[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