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芳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使學生具備創新能力,因從開拓其思維能力著手,培養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勤于創新的意識。既要注重思維的單項訓練,又要發展各種思維相結合的綜合訓練,使各種思維方式形成科學的思維結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思維能力;互動;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98-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改進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自覺融入創新意識是從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不是脫離數學學科本身的數學內容和數學規律,而是在教學實踐中去體現,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呢?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勇于創新
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老師在教學中,要創造有利于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條件,要對學生的好奇心、質疑多加保護。及時鼓勵、激發創新熱情。在教學中對學生各種表現,給予重視和評價。對學生富有創見的想法和不同的解法,應大力支持和表揚,使之成功,讓學生愛思維、勤動腦,注重互動。使學生在互動中認識數學,掌握知識,發展思維。教學中精心組織教學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只有把創造想象、思維、分析與推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有完整的創造性思維。如在教“怎么簡便計算5+7+7+8+2”時,進行了一些富有創造性探索,鼓勵學生大膽思維,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結果有以下幾種解法:
(1)5+7+7+8+2=(8+2)+(7+7+5)=10+19=29
(2)5+7+7+8+2=(8+7+5)+(7+2)=20+9=29
(3)5+7+7+8+2=(5+2)+7+7+8=7×3+8=29
( 4 ) 5+7+7+8+2 = ( 5+2)+7+7+( 8-1)+1=7×4+1=28+1=29
二、力爭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善于創新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創設一個能發揮新能力的良好教學氛圍,給學生主動參與和辨析的機會,留有思考的余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啟發他們創新的積極性和信心,從小培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敢于提出不同想法,追求標新立異,展示個性。如教學分數應用題時,出示這樣一道題:“修一條水渠,全長500米,前3 天修了全長的 。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水渠要用多少天?”這時,全班同學動起手來,做這道題,在解答正確的學生當中,除常規解法:500÷(500× ÷3)外,還有:
(1)3÷ (2)1÷( ÷3) (3)3×(1÷ )
(4)(1- )÷( ÷3)+3 (5)3×[500÷(500× )]
(6)500×(1- )÷(500× ÷3)+3 (7)用方程解,等。
當把以上幾種算式板書之后,學生對3÷ 和1÷( ÷3)展開熱烈探究和討論,有的學生認為是正確的,有的說不正確,其理由是“沒有用上所給條件”,“不符合題意”等等。趁此機會,引導啟發學生,要打破傳統與常規的限制。通過這道題的計算,充分體現了數學題的開放性和發散性,應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解法是多種多樣的。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解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使學生勤于創新
創新能力的培養核心是創造思維的培養,沒有創造思維,就談不上創新能力。在教學中要經常鼓勵學生大膽思維,勇于創新,激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在解題方法中,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不同問題,尋找不同的解題方法。在教學中,讓學生從多方面去探索,去尋找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把獲得新知識的任務交給學生。這樣既拓寬了學生思維廣度和深度,又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應從思維能力開始,在課堂教學中既要注重思維的單項訓練,又要發展各種思維相結合的綜合訓練,使各種思維方式形成科學的思想結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稿》》
[2]《創新能力培養》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