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敏++趙麗紅++趙燁++梁國華++劉曉蕓
【摘要】混合學習是一種基于網絡環境將在線學習和面授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融合了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學習兩者的優勢。本文對當前網絡學習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混合學習模式,以提高大學英語學習效果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混合學習 大學英語 學習模式 網絡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外語教學擺脫了簡單的“教科書+黑板粉筆”,而成為“多媒體、多模態、多情境、多資源渠道的綜合立體、開放式學習系統”。在外語教學實踐中,國內各高校紛紛進行“基于多媒體與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構建了基于信息技術的外語教學模式和自主學習平臺。
一、當前網絡學習存在的問題
1.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網絡學習對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長期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不樂觀。他們已經習慣于被動地聽講和接受老師“灌”給他們的知識,缺乏產生疑問、探求答案的問題意識和自主創新精神。一旦改變學習方式,給他們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和任務,他們常感到無所適從。
2.教師角色難以轉變。在網絡教學中,有的老師還是習慣于“滿堂灌”,布置的學習任務換湯不換藥,熱衷于將饅頭嚼碎了再喂給學生,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有的老師卻是把學生直接推給網絡,對學生自主學習缺乏足夠的監控和監管,導致自主學習幾乎處于一種“放養”狀態,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高的和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3.網絡教學生搬硬套。很多學校沒有立足本校的學情和人才培養目標需求,而是生硬地拼湊甚至照搬某種所謂先進的學習方式來代替原有的學習方式。微課流行就一陣風地做微課,慕課時尚就要求所有老師都開慕課,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對教育技術的駕馭能力和學科課程自身的特點,出現了“不倫不類”或“消化不良”的現象。
二、混合學習的內涵
混合學習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混合學習理論是對建構主義思想的補充和完善,不僅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注重教師的指導作用以及學習同伴的協同作用。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課堂教學與網絡學習相結合。網絡教學資源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和共享性,而教師具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與網絡學習相結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先進的技術平臺,為學生營造較為真實的語言交際氛圍,讓他們通過虛擬教室或社區交流信息、參與討論、進行聽說、閱讀、寫作等訓練,使學習方式更加靈活、高效。
3.網絡技術與語言建制相結合。國家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長韓永進曾提出,“技術作為一種社會建制,它和語言建制有著密切的互動關系。”網絡技術和語言建制相結合,能將圖像、文字、聲音、視頻集于一身,運用多種模態,全面合理的調動學習者多種感官,可以促進外語學習和改善外語學習績效,使學生體驗到運用某種技術解決問題的快樂,進而增加其對駕馭技術的熟練程度。
三、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混合學習模式
本課題組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形成了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混合學習模式。該模式主要分三個階段實施:
1.課前線上自主學習基礎知識。課前,教師設計網絡課程學習任務,搜集相關課程資源,通過BB平臺或微信移動學習平臺發布,學生進行線上自主學習,完成課前學習任務,教師借助平臺數據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記錄普遍問題留作課上補充講解,并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2.課上補充講解重難點、開展討論、進行展示。課上,教師針對學生課前學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補充講解,適時向學生重點講授語法結構、方法和技巧等內容,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語篇等。同時,教師還要組織各類主題討論、小組展示、專題論壇等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內化所學知識。
3.課后小組協同探究、反思互評。課后,教師設計活動鼓勵學生開展基于項目的網絡探究式學習(project-based webquest)。教師向學生提供在線學習資源,學生根據項目分工在線搜集學習資料,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彌合信息差,最終合作完成項目,從而實現知識的外化。任務完成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反思,通過個人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他評、教師點評等形式發現問題,做出改進,實現知識的再構與升華。
綜上所述,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學習模式將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和以學為主的網絡學習有機結合,真正實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然而,混合學習模式對教師的教學素質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要進行系統的教學設計,創設適切的學習活動和情境,更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有效的監控和指導。只有這樣,大學英語學習的效果才能達到最優,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吉榮.國外慕課研究最新發展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6,(01):118-127.
[2]胡加圣,靳琰.教育技術與外語課程融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04):114-120.
[3]沈瑛,盛躍東.基于探究社團體系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J].外語界,2015,(04):81-89.
*河北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項目“河北省專業外語人才需求分析和創新型培養模式研究”(編號134576145D);河北師大2016年度人文社科校內科研基金項目“AR環境下多模態話語應用研究”(編號S2016Y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