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莉
【摘要】高職英語所具有的獨特的學科特點是決定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主要原因,培養“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不僅可以有效的保證英語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還可以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使學生所學習到的英語知識更加的具有專業性,從而更好的與社會進行接軌。因此本文以加強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雙師型”英語教師隊伍建設為探究話題進行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職業能力 雙師型 教師隊伍
所謂的“雙師型”一共有兩種形式,可以簡要的概括為“雙職稱型”和“雙素質型”。其中“雙職稱型”是指在取得教師職稱的同時還要獲取另一職稱;“雙素質型”則指的是在具有專業的理論素質的同時,還應該具有實踐應用的素質。目前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已逐漸成為教育領域與社會共同的呼吁和目標。
一、目前高職英語教師隊伍的現狀
關于英語教師隊伍的現狀,首先是畢業生自身教學能力的缺乏。目前高職學校英語教師師源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專業的院校畢業生、第二是在企業中引進的專業人員、第三是由別的學科轉化為的高職英語教師。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與發展對高職英語教師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掌握專業的知識、技能外,還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為了更好的加強學生的口語能力,對教師在教學中教學語言的發音,語音都有嚴格的要求。但是來源于院校畢業生的這部分師源雖然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但是由于工作經驗的缺乏,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
其次相關企業引進的專業人才,這一部分師源雖然擁有專業的知識、技能、和豐富的經驗,但是由于嚴重的缺少教學知識和正規訓練,所以無論是在教學上還是表達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欠缺,即便是通過一些正規的培訓也很難使其擁有專業的語調和語言,很難勝任較高水平的教學工作。
最后是由其他科專業轉化的英語教師的師源,通常情況下都是教源發生了緊缺的現象,學校領導根據各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表現而推選出來的,這一部分的教師沒有經歷過專業的訓練,所以在教學上缺乏正規性和嚴密性,只有經過一些專業的培訓,才能更好的開展英語教學。
二、在高職教育中建設“雙師型”英語教師隊伍的有效方法
1.引入畢業生。在高職教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高職的教師隊伍也應該不斷的壯大和發展,為了更好的擴展教師隊伍,學校應該引入一些高素質的畢業生。為了更好的構建“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學校可以在引進畢業生時直接的選擇擁有“雙師型”潛質的畢業生,以更高效的建設“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學校在引入畢業生時主要可以以下面幾點開進行參考,第一、進行應聘的畢業生所要有的翻譯證書的等級必須是中級或者中級以上;第二、在校學習時期必須通過英語六級并取得專業證書或者行業證書;第三、在校學習期間必須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實踐活動的經驗并在實踐的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績的畢業生。
在引入之后,學校還應該為他們制定一系列的培訓計劃,讓一些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來讓他們更快的適應教師的角色,使其可以更好的轉化成“雙師型”教師隊伍中的一員。
2.引進專業人員。除了加強現有教師的培訓之外,還應該從相關的企業中引進一些專業人員。目前有一些優秀的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的優秀英語人才不僅擁有專業的知識理論,職業技能也較強,但是由于市場、同行的競爭,或者經濟效益持續下降等因素,導致其就業壓力過大,所以這些優秀的專業人才可能會選擇在高職進行教學工作,如果學??梢詫⑦@部分專業人才引進學校,不僅可以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加入新鮮的活力,還可以加快建設教師隊伍的建設。
3.加強培訓工作。教育部發布的相關文獻指出:高職教師每兩年要有兩個月或兩個月以上的時間到相關的生產服務或者企業進行實踐。高職學校的管理人員和相關的教師也應該到各個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充分的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與企業的用人要求,以便教師可以更好的開展調研工作以及更好的實施教育教學。
高等職業學校應該以英語教師的實際特點以及其開展教學的需求來為教師制定符合其身心、滿足其需求的培訓策劃,平時多多鼓勵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多參加一些專業技能的學習和考試,并取得一些相關的資格證書,在獲取證書之后學校為了加強教師的操作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也可以組織教師到各個的相關企業進行參觀與實踐,使其更好的成為名實相符的“雙師型”教師。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的在高職的教育中建設“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主要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強對教師的日常培訓工作,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其次應該引進專業的教育人員,以更好的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最后要引入高素質的畢業生,以更好的加快建設教師隊伍的步伐??傊挥袑⒁陨先c進行有效的落實,才能效率與質量兼并的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為祖國輸送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石海霞.本科高?!半p師型”商務英語師資的梯隊建設研究[J].海外英語,2015,(19):4-5+9.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課程內涵建設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SCH16V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