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曉+郭凱欣
【摘要】本文對影片《死亡詩社》的另類解讀,指出教師教學創新的“自我突圍”應該得到三個方面的支持:一是學校提倡,為教學創新埋下根基;二是家長擁護,為教學創新提供營養;三是自我外現,為教學創新綻放光彩。
【關鍵詞】《死亡詩社》 教學創新 教師教育
《死亡詩社》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在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時代背景下,一位英語教師在充滿冷漠、壓抑氣息的學校,用自己別具一格的教學方式,不僅顛覆了學生以往枯燥、無趣的學習生活、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并發展了學生的特長,更使學生快樂的學習與成長。但影片卻以此教師被辭退為結尾,使我不得不深思:教師該如何“自我突圍”進行教學創新?
一、學校提倡:教學創新的根基
在《死亡詩社》中,基廷教師讓學生撕扯課本、站立講臺、室外學習……將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填壓”為方法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和體驗為方法的新教學理念,學生在緊張、壓抑的學校環境中不僅釋放自身壓力、發展自身特長、更敢于追求與表達自我內心。然而這種教學方式最終以學校扼殺而終。
基于以上可以得出,教師的教學創新需要學校的大力提倡。學校是教師存在的根基,教師教學創新的主要場所。因此,學校政策提倡是教師在教學創新的前提條件,鼓勵教師創新。學校政策不僅規定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還對教師教學創新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學校領導可與教師共同創建教學創新的政策,促進教師教學創新。如:適當增加進行教學創新教師的收入、增加教師進修的機會、轉變教師教學能力的考核方式、塑造教師教學創新的環境與氛圍等。學校的大力提倡,為教師在教學創新方面,起著根基性的作用。
二、家長擁護,為教學創新提供營養
《死亡詩社》里表明,家長在學校的發展與教師的成長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尼爾逝世后,學校為逃避責任,迫于家長壓力,用權力恐嚇、威脅、壓迫學生,讓學生不得不按校方計劃做事,在這種“屈打成招”式的環境下,校方判定尼爾的死因是由于基廷教師教學方式不當所致,與學校方無任何關系,并辭退基廷教師。
由此看來,家長影響教師的發展、角色與地位,所以教師教學創新需要得到家長的支持與擁護。教師在施行自己的新理念時,應與家長溝通、協商并闡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家長理解并信任的基礎上,積極施行。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形式主要有:定期家訪,了解學生的階段家庭情況;定期召開家長會,積極匯報學生的表現;成立家長委員會,了解家長的心聲與看法等。家長的支持與擁護,為教師在教學創新方面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三、自我外現,為教學創新綻放光彩
《死亡詩社》營造了在枯燥、緊張的學校環境中,在基廷教師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態度由過去拘謹、呆板、壓抑、學死書、盡信書逐漸轉變為敢于暢所欲言、表達心聲、自我創作、突破自己。此種教學方法不僅展現了自己的才華,也表現了其在教學方法上的創新。
由此看來,無論外部的客觀條件如何,教學創新都是教師自己的事情,別人無可替代。教師教學創新不能僅是從內心的理論創新,應積極外現于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教師充分展現創新課堂,在實踐中積極思考教學創新的優缺點,從而優化自己教學創新點。這不僅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密切關注,也可使自己教學創新理論得到認可,最后教學創新也能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