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新修訂的《數學課程標準》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讓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數學,這一要求對幼師學校的學生學習數學和幼師學校的數學教師教數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強數學實踐活動的教學。
【關鍵詞】數學實踐活動 幼師數學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46-02
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是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實踐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五年制幼師數學實踐活動旨在結合幼師學生的專業特點和社會需要,讓學生在“學”數學的過程中,通過經歷、體會、感悟、積累,實現“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本文就教學中如何多方面幫助學生認識數學實踐活動進行了思考,如何在傳授數學知識的教學中立足課堂教學,使數學教學結合實際生活,能夠結合專業發展,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循序漸進進行了探索。
一、幼師數學實踐活動的提出
(一)幼兒園改革的要求
2013年,《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育部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數學部分明確指出“學”數學與“用”數學要統一,強調讓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數學。這對幼師學校的學生學數學和幼師學校的數學教師教數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強數學實踐活動的教學。
(二)新課改的要求
國家教育部在2011對《數學課程標準》修訂時,對教學內容作了補充。從“三基”到“四基”,增加了“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之前“雙基”到“三基”時我們感覺到了很大的變化,從“三基”到“四基”我們自然應該引起在教學指導原則以及教學行為方面的相應改變,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每個學生獲得良好的數學素養。
(三)我們學校存在的問題
目前幼師生數學素養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存在的問題較多,主要是與《指南》、《數學課程標準》脫鉤,學生沒有注重數學對專業能力提升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幫助。以我校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為例,如何激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落實數學實踐活動至關重要。
二、幼師數學實踐活動的培養途徑、策略
第一,幼師數學實踐活動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原則:以幼師學生生活實際場景作問題情境,培養現代實踐型幼兒教師。下面以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一節數學課為例。
教學案例:
比賽內容:解題比賽
比賽雙方:諸葛亮 VS 臭皮匠團隊
比賽規則:各位參賽選手必須獨立解題,團隊中有人解出即團隊獲勝
諸葛亮:依我的經驗,我解出的把握有80%.
臭皮匠老大:我的把握有50%.
臭皮匠老二:我有45%.
問題:臭皮匠團隊能贏諸葛亮嗎?
師:1.在此問題中,對兩個臭皮匠各自解決問題有什么限制條件?
2.如何理解“獨立”?
分析:我們把“臭皮匠老大解出問題”記為事件A,把“臭皮匠老二解出問題”記為事件B。
思考:事件A是否發生對事件B發生有無影響?
第二,教材與專業培養相結合的指導思想:優化內容,適應專業培養目標,我校現行的數學教材是由孔寶剛主編,內容汲取國內外先進的數學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融合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的精神,貼近學前教育專業的目標與要求,體現學前教育專業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突出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系統性、科學性、示范性和實用性。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實際需要,教學內容方面適當增加數學游戲、數學趣事、數學故事等趣味性較強內容,開展數學活動課,使數學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通過現實的動力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
第三,幼師數學實踐活動與育人相結合:
(1)針對培養的學生是未來從事幼兒教育的實際,新增的“知識與實踐”板塊設計凸顯專業性特點,以未來職業中面臨的幼兒園教育實例作為媒介進行探討,并把重點放在解決未來幼兒教師教學實際上,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包括思維參與和行為參與,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建立一套適合幼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數學教學評價體系。在教學考核與評價上,采取閉卷考試和平時表現相結合的原則,即:
總成績(100%)=平時成績(30%)+期中成績(30%)+期末成績(40%)
由于整個實驗階段貫穿著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得大部分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有了策略意識,能結合自身的特點、學習規律,選擇合理科學的學習方法,因而學生的學習效果比以前有了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劉艷.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提升數學思維品質[J].教學改革與創新,2014(31).
[2]馮遠娟.數學實踐活動對幼兒成長的價值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25).
作者簡介:
董艷艷(1984年-),女,漢族,江蘇贛榆人,講師,理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應用微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