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杰
【摘要】新的時代要求新的教育改革。初中體育學科的教學也在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的探索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指向的教學方式。教學從素質過渡到核心素養,本文將從素質和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入手,簡析在初中體育學科在培養核心素質方面的發展研究,從學生、教師兩個方面綜合分析如何有效發展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體育 核心素養 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10-01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強健體魄。核心素養作為教育的新指向,教育要求各學科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初中體育學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運動能力、身體健康、心理狀態,同時要將核心素養發展為知識、技能和態度的綜合能力。
一、從體育素質到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
體育的素質指人天生的以及通過后天培養、塑造、鍛煉而獲得的自身身體上和人格上的性質特點。素養是通過個體的努力以及環境的影響,由訓練和實踐而得到的有關思想、品性、知識、技巧的能力,是一種后天培養學習的結果。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要在發展中作為學科課程學習所形成最基本的素養、關鍵素養來看待,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表現,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初中體育科核心素養以堅持運動為核心,涵蓋素養和能力兩個方面。體育核心素養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體育學科中的具體化體現,它整合了體育知識與技能,是價值觀的體現,將初中生發展素養為核心價值追求,是學生學習體育學科后所形成的能力和品格的重要部分。教師在平時教育教學中,要從學校實際和學生特點等情況出發,有計劃、有目的地發揮本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把核心素養落實到學科教學之中。
二、體育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1.愛惜生命。強化安全意識,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學習習慣;珍愛生命,感悟生命意義及意義;養成陽光運動的運動方法技能。
2.人格完善。培養健康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具有陽光的心理素質,善于調節情緒,克服悲觀消極的心理狀態;健全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自尊自愛,堅韌不屈,吃苦耐勞。
3.自我約束與評價。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能進行自我約束,遵紀守法,講規律講紀律;積極發掘自身潛力,結合自身身體素質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在健康的范圍內突破自我,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不斷進取。
三、如何發展初中體育學科的核心素質
1.體育課堂教學以德育德。教學及育德,體育學科也不例外。體育教學并非僅僅關注學生體能運動的培養,德育也應貫徹體育教學的始終。教師應樹立以德育德的教育理念,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并且帶動學生素質的提高。
2.師生互動,共同進步。核心素質的提升不僅僅是學生素質的提高,學生核心素養需要師生共同發展。體育教學主要以教師的示范為主,通過對運動技能地講解,教師的德育素質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核心素質,在學生性格塑造,人格形成過程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師生良性互動,共同提高核心素質,是初中體育學科學生核心素質培養值得注意的地方。
3.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養成健康運動的生活習慣。培養樹立體育運動目標,在體育教學中使得學生掌握各種不同運動的鍛煉方法,積極的轉變教育觀念,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德智體同步發展。從初中開始養成運動的習慣,樹立健康地生活學習方式。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初中生的自主鍛煉的能力,使學生了解體育學科的價值。
4.教學規劃與改革。體育學科核心素質的培養離不開學校的支持。為切實體現體育課程的成效性,學校應貫徹體育改革教育體系。落實具體教學方案,堅持早操、課間操等課外活動,整體規劃體育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等,輔助課堂教學需要。可以增加學生自主選擇體育項目的形式,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讓學生真正掌握運動技能實現因材施教。
5.建立多媒體信息教學。體育教學可將核心素質的培養與時代特色向結合,實現網絡信息多媒體化,搭建網絡信息化平臺幫助體育學科的改革。實現教育的信息化,教師可以共享全球網絡視頻課程資源,在提升教師教學及學生視野方面都有積極作用。
結束語:
核心素質的培養任重而道遠。初中體育學科教學要結合初中生的性格特點,強化學生自主鍛煉、終身運動的體育意識,在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地同時,實現核心素養的提高,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要有針對性地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進行德育教育,進一步對學生進行健身、健心、育德、個體社會化、體育實踐與創新等方面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于素梅.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J].中國學校體育.2016(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