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銘
【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乳制品行業發展迅速,己成為世界乳品生產、消費與貿易的主要國家之一。近幾年隨著我國乳制品行業的持續升溫,企業間的市場競爭漸趨火爆,部分品牌知名度高、市場前景好的企業迅速擴大生產能力,而相反一些知名度較低的品牌,出現產品滯銷的情況造成資源浪費。根據波特分析產業競爭力的鉆石模型,結合乳制品行業的自身特征,本文將從鉆石模型的6個關鍵要素來分析其競爭力,通過有關分析,明確我國乳業的競爭現況和與國際乳業發展的差距,說明中國乳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并通過對該產業發展的規劃、政府監控等各個方面的建議,促使行業向著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為正確制定我國乳業發展戰略,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研究基礎。
【關鍵詞】 鉆石模型;中國乳液;現狀
一、鉆石模型
鉆石體系是一個動態的體系,它內部的每個因素都會相互作用,從而影響到其它因素的表現,如果掌握這些影響因素,將塑造企業和行業的競爭優勢。
鉆石體系四項基本要素包括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表現,以及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此外還受到機遇和政府政策因素的影響。
二、基于鉆石模型的乳業分析
(一)生產要素
乳業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和基礎設施。國內的乳業生產要素的競爭資源仍舊處于產業鏈的較低層次,需要進一步的整合和發展。從自然資源來看,由于奶牛的飼養周期較長,其數量的增長受到自然規律的制約,一旦出現波動可能造成生產與加工業和消費需求的波動;人力資源方面,目前國內在奶牛控制和管理、奶源控制和開發、奶制品的研發和生產、奶制品的銷售人員等等都遠不能夠滿足國內乳業發展的大規模發展趨勢;資本方面,伴隨蒙牛乳業和光明乳業等國內乳制品巨頭的發展和國際資本的注資,國際乳業巨頭已經采取資本滲透的方式控制資本資源。此外,國內乳業雖然已經具有較好的基礎設施,但是分布及其不均勻,不能夠滿足行業的合理發展和緩和區域供需矛盾。
(二)需求條件
近年來,我國乳制品消費出現了從奢侈品向日常食用品轉變的趨勢,但人均 消費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逐步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對奶制品的需求量會不斷增長,因此中國奶制品消費市場具有很大的潛力。由于城市居民相對于農村市場具有更好的市場環境,因此,我國城鎮居民奶制品的消費水平一直比農村居民高。隨著我國城市化及小城鎮的迅速發展,城鎮人口增長明顯加快,這也將成為我國乳制品需求的新的增長點。
(三)相關產業和支持性產業的表現
乳制品行業的產業鏈涉及面非常廣,涉及環節主要有畜牧業、銷售等。產業競爭力的形成必須有一群相關產業群的強力支撐,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總體的進步,乳業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群都得到了相當大的發展,兩者之間存在雙向的互動關系,相關產業群的發展會增強乳業產業的競爭優勢,同時乳業產業競爭力的加強也將帶動相關產業群的發展。面對極大的市場空間,國內上游企業、下游企業都在積極發展之中,甚至部分企業已經滲透到產業的上下游,充分促使資源最大化,以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四)戰略、結構與同業競爭
奶粉是我國傳統的大宗乳制品,國內乳品加工企業大多以生產奶粉起家。但近年來在洋奶粉的打壓下,國內各大廠商也開始著力于新產品的開發以增強競爭力。假如蒙牛主營方向的選擇不是液態奶而是奶粉,由于資本、技術均不具有競爭優勢,其競爭地位和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蒙牛選擇了市場進入障礙較低、需求大的液態奶為經營主方向是正確的。
從產業總體結構看,我國雖擁有一批較大規模的奶業企業,具備了一定的實力,但是在世界巨型奶制品企業不僅占有全球很高的市場份額,而且集中度仍不斷增高的狀況下,我國奶業企業集中度仍徘徊不前,規模經營程度仍然較低,處于分散競爭、粗放型發展狀態,并未體現出有效的集約化增長和規模經濟。
(五)政府
“九五”以來,內蒙古政府就將農畜產品加工業列為第一支柱產業,各地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發展措施。2001年,呼和浩特市政府提出“奶業興市”的產業政策; 國家九部委2000年聯合推出了“國家學生奶飲用計劃”。由于產業政策的支持,市場需求的拉動,加之主要乳品加工企業“公司+奶站+農戶”方式的推行,大大激發了奶牛養殖業和飼料種植業的發展熱情,從而激活了考察期飼料業—養殖業—加工業這一乳業價值鏈的良性循環與發展。
(六)機遇
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導致對奶制品需求量的增加,為各種奶制品種類的增加和發展提供了機遇。但我們也應看到,我國奶業企業一方面在國內市場面臨著來自外國企業的強有力挑戰,一方面在國際市場面臨著多數外國政府設置的奶業不合法障礙。隨著改革的深入,奶業生產的各種服務已經社會化。也就是說奶業生產要素的組合,己經跳出原有奶業的范圍,包括資金和人才的來源,己走出原有的范疇而來自社會。因此未來對企業的品牌、市場、文化等有效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對外部的社會資源、政策資源加以充分挖掘利用,能夠提高綜合效益,強化產業鏈,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三、結論
中國乳業生產、加工技術水平處于初級階段,從整體上不具備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牛奶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或地區的奶產品將有可能增加對中國的出口,對中國乳品市場構成壓力。因此,中國乳業可以加強吸引外資、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行業生產技術、裝備水平、產品質量、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加快重組和改造,促進大企業集團與知名品牌的形成,全面培育和增強中國奶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要動態的把握鉆石模型的關鍵要素,發揮市場需求巨大的優勢,提升整個產業的競爭力。通過合理規劃奶業生產要素,提升競爭層次,運用市場手段,提升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趙夢珺.用鉆石模型分析中國奶業競爭力現狀[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5
[2]方慧,尚雅楠.基于動態鉆石模型的中國文化貿易競爭力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2(01)
[3]鄒昭.企業戰略分析[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