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
(鄭州市衛生學校)
【摘要】中職生數學基本知識和數學素養令人堪憂,數學教學既是對學生也是對教師的一項考驗。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力度加大,以及現代化科技工具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也為數學教育教學的變革提供了可能。
【關鍵詞】中職生 數學教學 思考
數學是以數與形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數學課程是中等職業教育階段的一門主要文化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工具功能,是學生學習其他文化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基礎。對形成理性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和個性的形成起著有效的促進作用。
一、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
目前,在中職教育實際教學中,數學既要兼顧其學科特點,又要考慮到其對于中職學生的“有用性”,即數學能夠為中職學生學習其他文化基礎課、專業課提供幫助。但現實情況是數學成為中職生學習的一大障礙,這里面有多種因素存在。
1.中職生學習層次參差不齊。目前,中職學校學生構成成分較為復雜,大部分為初中應屆畢業生,這些學生多是由于考不上高中,被迫選擇中職學校學習。還有一部分是初中未畢業,甚至初中一年級都沒有上完,進入社會體驗一段之后,又返回到學校學習,這部分學生文化基礎知識更薄弱,還有少數從高中退學后,選擇中職學校學習的。他們知識層次差別很大,尤其是數學,施教起來特別困難。
2.中職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從學生心理角度來看,學生對數學課普遍存在恐懼心理。在傳統教學觀里,數學長期以來就被學生們視為“枯燥”的代名詞。不少學生初中的數學就沒有學好,甚至有些學生數學知識只能達到小學三四年級的水平,學習的自信心本就不足,遇到數學這個“攔路虎”唯恐避之不及。因此,只要是數學課就像霜打的茄子無精打采,或者趴在課座上睡覺。從學生生理角度來看,中職生生理發育速度很快,第二性征開始顯露,性意識開始覺醒。如今的中職生,早戀的年齡提前,早戀率隨著年級增高而遞增。很多中職生把戀愛上升為第一要務,而無心學習或不屑學習。
3.教材考試主動適應學生。中職生選擇職業學校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避開語數外等文化課程的學習。為了能夠迎合中職生的學習,數學學科采取的通常做法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教學難度,放棄推理論證等,只求了解概念、公式會套,數學教材在經過多次修訂之后,已經基本到最簡程度。但學生交上來的作業千篇一律,完全看不出學生有任何自己思考的痕跡。而對應的數學考試也更加“人性化”,數學試題力求一步解答,學生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各占50%,學校期末考試及格率達到90%以上。
4.教師喪失教學積極性。由于面對學生的現實情況,教師的教學就變成了“蒸剩飯”,教師和學生之間根本碰撞不出教學的靈感和火花,很多教師感覺自己在教學中不是“長高”了,而是“變矮”了。久而久之,教師教學的成就感也就明顯失落,喪失了自我進修提高的內在驅動力。教學教法的因循守舊,進一步導致了學生學習動力的下降。
5.數學知識體系的獨立性,數學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實際授課中很難與專業課進行融合,造成大多數學生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數學只能是培養學生看不到也體會不到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而對于專業課的指導意義不大,甚至無關于專業課程的學習。而歷年的對口升學中,數學又是必考科目之一。在以“培養實用技能型勞動者”這個職業教育的大目標下,數學課也就顯得比較尷尬。
二、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國家對職業學校的重視,職業學校的教育能力亟待提升,這也為數學教學的改革提供了一劑“強心劑”。
(一)提高中職生自信心。如今國家對職業教育進行大膽改革,除了就業,為中職生也開辟了更廣闊的升學之路。中職學校不僅僅是培養“職業技能勞動者”,更是要造就一批高技能的人才,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大國工匠”。數學學科要把握機遇迎合國家大政方針,積極進行自我改革。吸收、消化現代教育的新理念,改造傳統的課堂教學,“以人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首先能夠通過對口高招考試,數學基礎知識能夠滿足進入高等職業學校學習。
(二)改變職業學校辦學模式。從國家層面改變職業學校學生易進易出的現狀,嘗試不設入學門檻,但是畢業必須達到一定的學業成績,否則不予畢業,指導全部成績達到畢業的門檻,才能取得畢業證書。同時也把這項成績作為升入高職院校的“入門磚”,真正能夠幫助高職院校選拔優秀人才,促使中職生自覺主動進行學習。
(三)實施教育教學改革。教育界將要滿足日益增多的需求和接受一個迅速變革的世界所提出的各種新的挑戰。為了適應當代的需要,我們應發揮創造力,拿出勇氣,堅決進行切實的變革并立志完成自己將承擔的各項重任。一是實施分層教學。由前所述,中職學校學生數學知識水平的層次差別較大,分層教學是大勢所趨。針對每個層次水平的學生,安排與其層次相近的教學內容,確保學生能夠提升其數學知識水平。二是鼓勵編寫校本教材。根據各中職學校專業的特點,鼓勵編寫校本教材,并接受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的意見和建議,融入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相關知識,從教材和教學實施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課對于學習專業課的重要作用。
(四)創新教育教學方法。魯迅說過:“只有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良好的教學。”,教學要緊跟時代發展變化,不斷發展、不斷創新。一是創新科技手段。積極探索運用新科技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對于復雜的圖形結構或運動軌跡,可以運用動畫形式將這些知識點演示出來,即生動又直觀。二是引入微課系統。教師自由制作微課,學生對于不會的知識點,可以隨時隨地點擊自己喜歡的教師的課程學習,將師生互動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三是編寫學生學習系統軟件。軟件中包含各種不同題庫,隨機生成不同的試卷。學生下載APP,注冊成為會員,利用手機在線練習和現場考試,節省了組織考試的成本,避免了學生的抄襲,也能督促學生自我學習。
(五)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與互動。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于真理的追求。”教師通過對學生的真誠關懷、對學生的寬容和尊重贏得學生的信任,并及時地給予肯定、表揚和評價,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進步和點滴成功,教師也要給予及時的、正確地評價和表揚,從而達到穩固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在當今信息化的社會,諸多具有現代化氣息的教學模式不斷拓展數學教師包括職業教師的理論視野。作為一名21世紀的數學教師,應更多掌握現代化工具為己所用,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形成切合自己教學對象的數學教學方法,讓數學課堂教學也同樣充滿魅力,讓學生喜歡數學、迷戀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