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靜
摘要: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生力軍。研究青年俄語教師的職業拓展情況能夠最大限度地挖掘青年俄語教師的潛能,增強其對整體環境的把握和對困境的應對能力,促進其成長與發展。
關鍵詞:俄語 青年 拓展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4-0035-01
青年教師在促進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青年俄語教師的職業現狀以及職業發展規劃進行研究,能夠最大限度地挖掘青年俄語教師的潛能,增強其對整體環境的把握和對困境的應對能力,促進其成長與發展。
本文主要以沈陽市的俄語教師作為研究對象,目前沈陽市共五所高校有俄語專業,俄語教師總數50人左右,其中青年俄語教師占比僅為30%。從學歷角度來看,沈陽市各高校的青年俄語教師中40%具有博士學位,60%具有碩士學位,且80%具有海外學習經歷。目前沈陽市各高校中的青年俄語教師大部分具有9-13年左右的工齡,中級職稱。青年俄語教師周平均授課時數為8-12學時。上述數據可以表明沈陽市高校的青年俄語教師數量不足以保障俄語專業延續發展的需要;青年俄語教師普遍存在學歷高、職稱低的現象;俄語教師們的工作強度不大,有足夠的時間來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
一、青年俄語教師對自我職業發展的認知
俄語作為一門小語種,進入21世紀以后已經失去了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輝煌,在綜合院校中越來越處于不受重視的地位。年長的俄語教師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而青年教師正處于事業上升期,面對此種狀況,當思考自身未來的職業生涯時就會出現或迷茫、或焦灼、或懈怠的心理:
1.迷茫俄語專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
在我國,俄語專業經歷了幾次高潮和低谷時期,本世紀初人們對俄語學習的熱情也曾降至冰點。但隨著中俄兩國的頻繁互動,雙邊政治和經貿聯系不斷增強,俄語專業的前景也越來越明晰。2014年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提出,中國與俄語國家建立了越來越多的合作機制,對俄語專業人才的需求數量也逐年上升。尤其是2015年以來,歐洲國家對俄實行經濟制裁后,俄羅斯在政治外交、軍事合作、經貿往來、文化交流領域更加傾向于中國。這也為俄語人、俄語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從整體大環境來看,俄語專業發展的前景是廣闊的。但從沈陽高校俄語專業的現狀來看,俄語專業的發展卻沒有呈現出上述的美好愿景:各高校俄語專業基本處于止步不前的狀態,專業并沒有得到學校的大力扶持,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日趨邊緣化。
2.焦慮自身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如何保持并不斷提升
目前,各高校正處于一個轉型發展的新時期,教師必須保持優良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才能適應學校的改革。因此,青年俄語教師們不得不面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雖然青年俄語教師們都具有高學歷的特點,擁有海外學習經歷,知識結構和實踐經驗豐富,但大部分是非師范院校畢業,未經師范教育培訓,實際教學能力有待提升。
(2)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即科研能力。青年俄語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良好的外語應用技能,按道理說做科研應該不成問題,但事實恰恰相反。對于俄語教師來說,申請科研課題和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的難度非常大。原因就在于俄語專業研究的課題題材范圍小眾,應用面又非常窄,因此不易獲批。外語類核心期刊的數量稀少,適合俄語專業的更是屈指可數。
(3)青年俄語教師們期待有更多的進修或者訪學機會來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但由于是綜合院校中的小語種專業,因此往往得不到關注,再加上處于邊緣化的位置,所以進修機會非常少。
二、對青年俄語教師職業生涯拓展的規劃與建議
從教師層面來說,一方面要依賴青年俄語教師自身的心理調解,時刻保持優良的專業水平,做到愛崗敬業,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同時還要具有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另一方面,俄語專業的青年教師要自覺培養自身的教學和科研發展意識,要不斷努力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可以和其他文科領域或相近專業的教師進行合作探究,迅速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從學校層面來說,地處中國東北部的沈陽各高校應大力加強俄語專業的發展建設,不應任其自生自滅,更不能人為地將該專業邊緣化。俄語專業作為沈陽市傳統的小語種專業,一直保持著延續傳承的態勢,在中俄兩國各領域合作中承起著人才輸送的重要作用。在中俄兩國間經貿文化間的合作交流中,青年教師既充當了俄語專業人才這一角色,又擔當起培育俄語專業人才的重擔,起到了連接高校和社會需求的橋梁作用。高等院校要有針對性地對青年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通過短期培訓、訪學、進修、學術交流等形式提高他們的教學和教育科研能力。
高校青年俄語教師職業生涯拓展的途徑多種多樣,在不同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每位青年俄語教師都應積極探索,以社會和時代需求為根本出發點,計劃出一條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職業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鄭倫仁,周鴻.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及其自我實現途徑研究[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3):520-523.
[2] 李寶富,周昕.基于大學青年教師職業專業化發展的中外對比分析[J].中國職工教育,2013(4):102-104.
責任編輯:于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