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摘 要:當前,我國許多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開設,由于受到“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等眾多原因的影響而問題凸現,對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文章立足透視大學語文教學、大學生人文素 質教育兩方面工作的現實狀況與問題根源,剖析新時期如何以大學語文為核心加強高職人文素質教育,為大學生 綜合素質提高而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大學語文;高職學生;人文素質
1 大學語文的價值和人文素質教育內涵
大學語文課程的內容包含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文化遺產,是寶貴的“人文讀本”。語文教育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素 養,傳承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文化,培養社會需要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等方面作用重大。開設大學語文課程,不僅能陶冶學生的個人情操,更能激發其愛國主義熱情。既能培 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更能培育學生良好的個人氣質,塑造健康品質與優秀人格。所謂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其內涵是強調人性、人格的培養,其培養目標是為了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受市場經濟的影響,產業化、技術 化、資本化是企業發展的大趨勢,這導致企業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過于關注從業者為企業創造的經濟價值, 作為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也往往忽視學生人文素養的 系統化培養,這加劇了部分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從總體上來看,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工作未能很好地落到實處,大學 語文教育也似乎成了一些學生甚至教師心目中“可有可無”的內容。不少教育專家都強烈呼吁要高度重視大學語文教育,培養和激發其愛國熱情以及對民族的自尊自信與自豪 感。
2 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現狀分析
很多學生功利性較強,缺乏遠大的志向,既沒有長遠的人生規劃,也沒有應具有的人文精神。學生學習以找到好工作為目標,哪一學科對今后就業有利就學哪一學科。如,計算機、網絡應用、電子商務、外語學科及將來會用到的各種技能證書的考取等等,而那些他們覺得與就業不太沾邊的人文科目,就很少去重視。不少學生缺乏主人翁意識,對社會、對人生很少去體驗和感悟,從人文性角度關注較少,沒有相應的社會擔當與責任意識。高職院校不少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了解得很少,對儒 家、道家、墨家等的思想與精髓知之甚少。對母語的基礎知識掌握得較差,不說欣賞與品鑒,就連基本的閱讀和表達能力都比較差。有的學生連基本的應用文體都不會寫,思維混 亂、邏輯不嚴密、錯字別字連篇,甚至于寫個人簡歷都得找人 代勞,對事情的表達與陳述都詞不達意。究其原因,與高職 院校過度注重職業能力培養、片面追求“操作”與“實用”的本位思想有直接關系,因而導致大學語文等人文科目與國家 要求脫軌,大大削弱了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
3 高職語文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凸現的問題
1.人文素質教育缺乏宏觀調控。當今很多高職院校,很少注重各部門的協調。各部門往往各自為政,學校人文教育 體系搭建不合理,顯得散亂而不規范。而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恰恰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難以形成 合力。它需要學校對各部門在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有一個準確的角色定位,對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對學校各系、各院、各處室、各部門進行統一調配,建立健全有效的考核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各部門在人文素質教育中應有的作用。
2.大學語文課程設置不合理。大學語文是高職院校學生必修的人文基礎課程,但是與其他各類專業課程相比,其 “必修”的學科地位已經被淡化,很多學校以“專業性、實用 性”學科取代大學語文,認為大學語文可有可無。語文教學內容也只是以專業寫作、商務寫作等為主,語文課的人文本性缺失。有的學院還以專業課程任務重、學制較短為理由, 壓縮、削減大學語文課程。
3.對大學語文定位不清。不少高職院校對大學語文課 程的設置定位不準確,認識模糊。教師不明白本課程教學重 點在哪里,有的認為是為了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有的認為是為了幫助學生養成文學功底; 有的認為是為了服務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至于大學語文的人文學科特色、大學語文對傳統文化傳承、對優秀文學作品的品鑒和傳 頌、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等功能則被嚴重淡化。
4 以大學語文為核心加強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1.確保大學語文的核心地位,發揮語文教學的人文價值。大學語文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一般選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古今中外優秀文學作品,他們的思想性和文學性都 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對大學語文的學習,能讓學生很好的掌握母語知 識,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思想情操,以及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和弘揚民族文化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學語 文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實現的。
2.以大學語文為核心加強人文情懷培養,塑造學生高尚 品格。以大學語文為核心,通過引導學生對優秀文學作品的 閱讀、鑒賞,針對性的結合古今中國名人志士對人生和生命 價值的感悟,傳授民族文化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還原本真的人文思想;加強對學生進行熱愛生活、潔身自好、自 我調適、泰然豁達等人文情懷培養; 通過對中國文化進行全 面的理解、認知和感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建立強烈 的社會責任感;加強對進行學生挫折感教育、心理教育,培養他們經受挫折和抗擊打的能力,學會堅持和不放棄,塑造堅 毅的品質和高尚的品格; 同時注重愛國情懷培養,摒棄崇洋 媚外思想,樹立自尊自強、拼搏進取的良好精神。
3.以大學語文為載體,陶冶學生人文情操。結合社會發 展的新形勢,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人文素養的新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外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 的熱情,激發他們對母語的熱愛。結合開展人文素質教育講座、人文素質 辯論大賽、語文基本功比賽、書法作品大賽、文學作品展示等活動,以大學語文為載體,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養成,努力培養學生人文情操。
參考文獻
[1]蘇濛.以大學語文為核心重塑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9).
[2]余勇.陳利榮.以大學語文教育為基點推進高職人文素質教育[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
[3]張松竹.我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育管理的困境與發展研究[J].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