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華
摘要 如何切實提高英語教學的實際效果是當前英語教學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將戲劇表演引入到大學英語課堂,是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一次創新的改革嘗試。在文中,筆者將教育戲劇的理念融入到本校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踐論證教育戲劇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可操作性,希冀能夠對一線大學英語教師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教學經驗。
關鍵詞 教育戲劇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興趣
1教育戲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背景
我校2016級本科大一新生主要來自本省的各個縣市,這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都比較高,其中還有不少學生對英語學習和戲劇表演有濃厚的興趣,可以發揮積極帶頭作用。傳統的中學英語課堂課時緊張、教材單一偏語法,還受到升學壓力等各方面的束縛,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個性化發展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若在大學英語課堂上適當加入戲劇表演,則可以幫助學生把應試階段累積的英語知識轉化為口語輸出,達到語言學習的優質效果。基于此,筆者將英語戲劇課堂表演引入到大學英語課堂,嘗試為學生多提供一個平臺,彌補了傳統教材中以敘述或論證為主的教材交際性、實用性不足的遺憾。
筆者把英語戲劇隨堂表演安排在2015級學生的大一下學期到大二上學期進行,時間跨度為一學年。因為大一新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學習能力和組織能力,同時課外時間也比較充裕,能夠保證課后誦讀臺詞的時間和質量。為了確保實驗班級里的每位同學在這次大學英語改革中都能參加到戲劇表演中來,教師預先根據班級人數進行合理組合,將學生分組。一個班級大致可分5-6組,每組5-7人。教師充分利用好每次課的前十分鐘時間指導學生挑選劇本,選取沖突明顯的情節,討論安排具體的人物角色,熟悉劇本,了解劇本背后的文化背景,給予學生朗讀方面的指導,最后組織隨堂戲劇表演,這樣既能保證完成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任務,又能順利進行英語戲劇實驗教學。
2教育戲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2.1確定主題
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是整部戲劇表演的必備條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前期準備包括班級分組、收集確定劇本,小組角色分配、誦讀劇本、準備道具和設計舞臺幾個主要環節。
戲劇表演成功與否離不開劇本的選擇。選擇劇本時,不要把范圍局限在書本上的內容,讓學生以自己的興趣為出發點,獨立自主地去選擇劇本。豐富多樣的經典英語戲劇或電影,折射了燦爛的歐美文化,兼具時代性和人文性,從而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選擇劇本素材時,教師要從專業角度積極引導,借助于網絡片段欣賞、教師文化介紹、學生自主查閱書籍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劇本的創作背景,最終選定一些語言通俗易懂,學生容易理解、記憶和表演的劇本。
2.2角色分配
在小組進行角色分配階段,教師要按照自由組合的原則,由組員相互協商確定所扮演的角色。若某個角色的臺詞量比較大,可由兩個同學分擔臺詞,在不同的場景中交替出演,從而避免的個別同學背誦任務繁重或長期擔任配角,任務分配不均的局面。在分配角色的過程中,教師要從中協調把關,確保任務的合理分配。教師幫助學生做好時間規劃,安排好角色的分配,才能達到提高該環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終目的,否則,就可能適得其反。
2.3臺詞背誦
準確到位的朗誦和記憶臺詞是語言輸入的關鍵環節。教師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提前去熟悉劇本,在有疑問的地方做好記號。到了課堂上,教師就可以有重點地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講解生詞和詞組的意思,分析復雜句式、糾正錯誤發音。再者,要結合劇本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去揣摩所扮演人物的性格、心理和戲劇沖突等,確保學生在對人物和劇情有一定理解之后再進行誦讀。教師可以借助于互聯網,讓學生先在網絡上觀摩相應的視頻,這樣才能極大地幫助學生去揣摩角色的性格和心理。
接下來,學生各自朗讀所扮演角色的臺詞,務必做到聲音響亮,發音清晰,表情和語氣模仿到位。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進行必要的示范朗讀和個別針對性輔導,鼓勵學生模仿的和原劇越像越好,同時也可發揮一定的創造性,加入個人的風格。同時,教師針對各個學生暴露出來錯誤加以指導,糾正語音、語速和語調、改進表情和動作,爭取語言輸入達到最優化。
2.4作品的展示
正式表演前,可以提前選取一些簡單常見的實物來充當道具,手機、多媒體則為表演提供音樂和音效;表演的地點一般在講臺旁,可圍繞主題在黑板上畫畫寫字或制作PPT充當表演的背景。教師還要幫助學生降低緊張情緒,讓學生意識到隨堂英語表演是一個團隊行為,每個組員都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保證演出的順利進行。
小組即將走上講臺進行小組展示時,教師要做好思想動員工作,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大膽放松地去表演。就算在表演時出現忘詞等意外狀況要學著去臨場發揮,將表演任務完成。課上前10分鐘小組正式表演時,由組長上臺向全班預先介紹一下本組的劇名和各個角色的扮演者,并在黑板上列出必要的背景詞匯讓觀看的同學盡快了解劇情。為了完全融入角色,模仿到位,學生們都精心制作了一些簡易的道具。表演過程中,利用起手機或電腦播放相配的音效和背景音樂。同學們流利的語言、惟妙惟肖的表演、獨特的創意吸引了同班同學的注意,不時贏得大家的掌聲,推動了整個班級學習英語的氣氛。通過課堂表演,同學們加深了對劇本中人物的理解,也能夠更加自如地運用大量英語詞匯和習慣用法句式。
2.5討論與評講
表演后的班級討論與評講這個環節安排在兩節小課的十分鐘休息期間。首先,教師讓觀看的同學就該組戲劇的主題、演員的英語表達、道具和舞臺設計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并選出一名該劇目的最佳表演者,極大地提高了小組積極性。其次,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剛剛觀看的小組表演,圍繞該劇的主題、人物的性格特征、演員的表演方式等進行提問或給出建議,這樣可以促進觀看表演的學生認真去觀看和思考。最后,教師進行公正公開的評判,對各小組表演中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總結性點評。通過這三輪討論與評講,同學們可以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和完善。
3教育戲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難點
3.1課后的臺詞背誦
在保證不影響正常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教師只能利用課堂上十分鐘的時間向學生介紹戲劇,指導語言和表演方面的訓練,臺詞的講解,語音語調的糾正。但是,課堂時間非常緊湊,學習任務繁重,就只能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背誦劇本臺詞。大學生的課外業余活動形式比較豐富,公共基礎課上的英語課文都不能做到精讀熟讀,保質保量,要求他們背誦額外的大段臺詞難上加難。若學生不能將臺詞背熟,課堂表演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會大打折扣,因此,這項改革對于學生的課后投入要求較高,需要學生的配合。
那么,這就要求教師要加以引導做好思想動員,指導學生在充分認識和理解劇本的基礎上再背誦臺詞,切勿死記硬背,磨滅學生背誦臺詞的熱情。另外,來自同輩的壓力往往能有效促進學生自覺去完成臺詞背誦任務。在課后排演的過程中,臺詞沒有背熟的同學在對戲時困難重重,拖慢整個團隊的進度。在這種情況下,英語能力較高,學習態度積極的學生就能發揮帶頭作用,督促其他同學盡快完成背誦任務。
3.2學生文學修養的欠缺
在確定各小組表演節目之前,教師在向學生介紹這些文化產生的背景知識時,學生們的接受能力要弱一些,需要教師耐心地講解該作品產生的年代和背景文化。受到課時緊張的限制,教師不能對每部作品講細講透。
教師應該在講授英語知識的同時,向學生灌輸閱讀意識,多讀書多讀文學經典,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可以在每次課堂學習中加入一些文學小知識,將一些經典素材滲透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長期的潛移默化之下,學生方能深切地體會到劇本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悲傷、痛苦、快樂、懊惱、悔恨等各種情緒感受,體會故事中的各種利益沖突和曲折命運,切實提高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
3.3教師專業素養的定位
將戲劇表演引入到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過程主要分成前期語言指導和后期現場表演兩個部分。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英語教師,英語語言方面的指導往往不會存在問題,不足之處是自身表演鑒賞能力有限,在指導表演方面往往心有余力不足。
在小組準備階段,教師不能親身示范的確有一定的遺憾,但是這點不足可以借助于多搜集原版音視頻資料供學生欣賞,邀請一些表演比較出色的同學親身示范等方式來彌補。除此之外,大學英語教師還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充實課堂教學,加強自身英語欣賞能力的培養,更多地更深入地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風土人情,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指導起學生也益發得心應手。
4結語
在這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我們積少成多,收獲頗豐。學生盡情地誦讀英語、展示英語,感悟英語語言的魅力,同時開闊視野,激發潛能,培養合作精神。實踐證明,教育戲劇表演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去探索解決問題完成既定的任務。可見,教育戲劇理論指導下的課堂活動對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戲劇教學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一個能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有效手段。
在當今現代化教學背景下,教育戲劇也許能為當前面臨的許多教育問題提供解決方案。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相信會有更多更加與時俱進更富有創意的教育戲劇素材充實到教育系劇中,教育戲劇的發展有著無限可能。
★本文是南通理工學院院級課題支撐論文,課題名稱:《教育戲劇應用于大學英語課堂的行動研究》,課題編號:科研201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