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春紅
摘 要:初中數學教材中,重視學生的預習,能讓學生在預習中初步地掌握預習的內容,從而更有針對性、更為積極地聽課,配合教師的教學,助教師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重視;預習;優化;初中;數學教學
在初中的實際教學中,很重要的部分課前預習,并且預習也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很有效的一種方式.實踐證明,強化課前預習,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預習,這樣才能夠優化初中數學教學.
一、重視預習習慣培養
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在規定的時限內對即將教學的內容進行預習.而在預習的過程中,應要求學生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并應用預習的知識,嘗試去解決過去留下的問題,只有通過預習,才能夠讓學生更專注于課堂,配合教師的教學.比如在學正數和負數的教學內容,教師可讓學生對正數和負數的概念進行預習:正數和負數不能這樣的理解為,帶“+”號的數一定是正數,帶“-”號的數一定是負數.例如,-a這個數一定是負數嗎?答案是不一定.因為字母a 可以表示任意的數,若a表示正數時,-a是負數;當a表示0時,就要在0的前面加一個負號,而0加了一個負號之后,仍是0,因為0不分正負;當a表示負數時,-a就不是負數了,而是一個正數,通過讓學生預習這樣的知識,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一些知識,更有針對性的去聽課,還能夠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為今后的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重視預習作業布置
對預習作業進行布置,不僅能夠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預習.而在布置的時候,教學需要注意的是,布置的作業難度要低,量要少,可選教材上的一些預習作業,也可自行設置預習作業.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自發性的進行預習.比如在學一次函數的時候,教師可為學生布置這樣的預習作業:
我市某玩具廠生產的一種玩具每個成本為24元,其銷售方案有如下兩種:
方案一:給本廠設在藍天商廈的銷售專柜銷售,每個售價為32元,但每月需上繳藍天商廈有關費用2400元;
方案二:不設銷售專柜,直接發給本市各商廈銷售,出廠價為每個28元.
設該廠每月的銷售量為x個.如果每月只能按一種方案銷售,且每種方案都能按月銷售完當月產品,那么應如何選擇銷售方案,可使該工廠當月所獲利潤最大?
通過布置這樣的預習作業,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地思考,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讓學生有意識有目的性的進行預習,從而達到學習的效果,更助于教師實施課堂教學.
三、重視圈出重點難點
在初中教材中,函數是重點,也是難點,因此,在學函數之前,教師可讓學生重點預習函數的知識點,并將自己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圈出來,積極思考,假如實在弄不明白,可在課堂上尋求教師的幫助.這樣能夠促使學生更為認真的聽課,也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重點和難點.比如在學函數的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對以下內容進行預習.
1正比例函數
(1)定義:y=kx(k≠0) 或yx=k.
這一知識點當中,各種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很難讓學生弄懂,假如教師在課前沒有讓學生預習,那么學生很難跟上教師的節奏,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將其中的難點圈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抓住這一教學內容的重點,并掌握,從而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重視預習調查交流
學生懂得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雖然他們通過預習掌握了一些教學內容,但那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采取一定的方式,來調查和檢查學習的預習成果,比如可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重視評價,強化和學生的交流,而不是流于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學同底數冪的內容時,教師可在課堂上通過一道例題來檢驗學生的預習成果.
題目 對于非零實數m,下列式子運算正確的是( )
A.(m3)2=m9 B.m·m2=m6
C.m2+m3=m5 D.m-2÷m-6=m4
教師可問,這道題涉及了哪些知識點?學生就可回答:同底數冪的除法;合并同類項;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負整數指數冪.然后教師可請四位學生分別說出這些知識點的定義:根據冪的乘方法則:底數不變,指數相乘;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所得結果作為系數,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同底數冪的除法法則:底數不變,指數相減分別進行計算,而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快的將答案得出,同時也能夠鞏固學生的知識點,從而達到學習的效果.
總而言之,數學中很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預習,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對預習引起足夠的重視,并付諸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預習中初步地掌握預習的內容,從而更有針對性、更為積極地聽課,配合教師的教學,助于教師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亞軍如何指導初中學生進行數學課前預習[J].新課程學習(中),2012
[2] 黃榕淺談初中數學預習作業的布置[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