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紅
【內容摘要】“非指導性教學”是當代美國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家羅杰斯的重要理論。體育教學運用“非指導性教學”理論指導,要善于創設體育的“非指導性情境”、啟發學生的“非指導性學習”、引導學生展開“非指導性評價”。通過“非指導性教學”,讓學生的體育學習真正發生。
【關鍵詞】非指導性教學 引發需求 聚焦過程 學會學習
當代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教育家卡爾·羅杰斯認為,“人人都有學習的動力,都有學習的需要。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需要。”據此,羅杰斯提出“非指導性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運用“非指導性教學”理論進行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發掘學生的體育運動潛能,將體育教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一、引發學習需求,創設“非指導性情境”
羅杰斯的“非指導”并不等于“不指導”,所謂“非指導”是指在教學中不是采用直接的、簡單命令式的形式,而是采用一種間接的、非命令式的形式。羅杰斯認為,“學生在相當程度上是受本能驅動的,環境中的諸多元素能夠誘發學生的學習?!痹隗w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創設情境,吸引、誘發學生主動投入、卷入到體育學習中去。體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在教學中不僅需要教師的口頭講解而且需要直觀演示,通過體育運動行為語言、口頭語言以及情感語言等給學生以啟迪。學生在體育學習中需要移情,需要得到教師的真誠關注。
例如教學《障礙跑》,單純的設置障礙不僅讓學生覺得枯燥,更讓學生容易產生畏懼心理?;诖?,筆者在教學中創設了“輸送糧草”的教學情境:抗日戰爭時期,紅軍經常面臨缺少糧食和彈藥的困境,抗日兒童團是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抗日組織。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糧草、彈藥,破壞日軍的交通干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有著這樣的生動的情境,學生仿佛自己就是一名“抗日團員”,他們積極主動地穿越教師設置的障礙區,跨“戰壕”、爬“電網”、跳“矮墻”、繞“雷區”、送“糧草”、返回“根據地”等。情境化的練習,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即發展了體能,又提升了技能,還增添了興趣,學生進而得以快速、有效的學習。
二、創新學習模式,引領“非指導性學習”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在應試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伴隨時代的發展,學生主體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開掘學生的潛能,彰顯學生的個性,引領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自能學習已經成為初中體育教學的自覺追求?!胺侵笇越虒W”將學生從管教束縛中解放出,引導學生自我組織、自我揣摩、自我建構、自我反思、自我評價。教學中,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運動特點,量體裁衣、因材施教。
如教學《乒乓球正手殺球動作》,教師應當賦予學生充足的時空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揣摩,形成最適合自身的動作技術。應該說,乒乓球正手殺球動作是一項難度較高的動作,如“正手殺直線球”具體包括“屈膝下降重心”、“側身起跳”、“擺臂”、“凌空轉體收腹”、“閃腕發力殺球”等系列動作,其核心動作技術要求是“手腕的爆發力集中到擊球點上”。由于每一個學生的身高、體形、身體靈活度等的不同,因此教學中不可能采用大一統的教學范式,而應當讓學生選擇最有效、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角度等掌握動作技術??梢?,“非指導性學習”不同于“自由式教學”、“放羊式教學”,而是教師在教學中堅持從學生的具體學情出發,合理安排學生展開“自組織學習”,讓學生將自身的體育學習潛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進而讓學生的體育自主學習走向優質高效。
三、聚焦學習過程,展開“非指導性評價”
“非指導性學習”理論認為,只有學生能夠展開自主評價,只有當學習者能夠自己決定評價準則、學習目的以及對達成目的負起責任來,學生才是真正學會學習。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聚焦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體育學習進行“非指導性評價”。在“非指導性評價”中,學生能夠發現自我的不足,進而增強自我學習的責任感、創造性以及好奇心、獨立性等,進而形成自我學習概念。
例如教學《立定跳遠》,部分學生由于跳遠沒有擺臂,部分學生由于髖、膝、踝關節沒有猛力向后下方蹬伸,導致跳的不遠。因此,教學中筆者讓學生組成“交友小組”,讓學生彼此之間互相啟發、幫助,克服不自信、害怕嘲笑等不良情緒。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從學習態度與行為、學生間交往與合作、情緒的自我調節等方面展開自我的“非指導性評價”。建立了自我的非指導性評價表,如通過伙伴幫助,我的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___(A非常標準、B比較標準、C還可以、D不太標準、E不標準),當我出現錯誤動作時,我總是對錯誤原因_____思考(A仔細、B進行一些、C有時、D很少、E從不),當同學出現錯誤動作時,我會_____指出(A會立即、B會、C有時會、D不太愿意、E不會)……實踐證明,讓學生展開自我的“非指導性評價”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讓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
“非指導性學習”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學理論,尊重人、關心人、發展人,對體育教學有諸多啟發借鑒之處?!胺侵笇越虒W”離不開教師的參與、引領,它要求教師更新思想觀念,轉變角色意識,從教學的“組織者”、“控制者”轉變為“引領者”、“啟發者”、“咨詢者”、“促進者”等。將學生由體育的“要我學”導向“我要學”,進而促進學生體育學習的真正發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