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文化素養以及道德品質,而將傳統文化契合到教學中能有效地實現這一目的。文章從高中語文與傳統文化教學現狀分析、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措施兩方面進行探析。
關鍵詞:語文教學;傳統文化;契合;現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1-0028-01
語文教師將傳統文化融入到語文教學中,不僅能促進學生思想和情感的升華,而且能更好地實現語文教學的目的。但是,就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現狀來看,一些教師并沒有重視傳統文化,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合理將其融入其中。針對這一現象,文章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研究。
一、高中語文與傳統文化教學現狀分析
在高中階段教學過程中,語文是一門較為重要的科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有著良好的語文功底,在日后步入社會就會有較強的交際能力,也會有較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另外,語文教學是對人類文化的傳承和延續,但就目前高中語文教學現狀來看,一些學生在實際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所閱讀的并不是語文教材,反而是一些教學常用的輔助資料,如常見的教材全解等。同時,一些學生過分注重語文考試,對于教材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卻沒有很好地閱讀和感悟,最終致使高中語文教學和傳統文化分割。由此可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將傳統文化契合到其中已經迫在眉睫。
二、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措施
(1)尋找教材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以此來實現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在對高中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要想真正與傳統文化契合,教師就一定要立足課本,深入了解教材內容,以此來尋找教材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然后針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設計,真正實現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蘭亭集序》這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針對教材中所存在的“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這一內容,就可以將《論語》中所存在的“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一句話引入進來,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這一內容。這樣,不僅使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契合,而且能促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進而讓學生掌握《蘭亭集序》的中心思想。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此來實現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想真正與傳統文化契合,教師還需要確保教學的趣味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興趣的推動下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從而促進高中語文教學和傳統文化的契合。針對這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如多媒體教學、游戲教學、情境教學等,進而為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契合提供較為良好的環境。例如,教師在教學《鴻門宴》的時候,在教學過程中可應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優秀的影視作品《鴻門宴》,通過視頻來激發學生對鴻門宴的興趣。這樣,學生對這一內容就會充滿興趣,從而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講述一下《鴻門宴》的故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明白“鴻門宴”的由來。這樣就能更好地促進高中語文教學和傳統文化的契合,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3)積極進行名著拓展教學,以此來實現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當前,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更加豐富,在設計過程中也更加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比如,在蘇教版必修五第二專題“此情可待成追憶”這一內容中,其在板塊一中就將《陳情表》和《項脊軒志》展示了出來,而這些文章都反映了我國傳統文化精髓。教師也可以積極進行名著拓展教學,通過經典名著閱讀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最終實現高中語文和傳統文化的契合。例如,教師教學《思想的陽光》這一內容時,可以將我國古代較為經典的國學作品《論語》《老子》等推薦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閱讀去感受先賢的思想,這樣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思想的升華。另外,還可以將我國四大名著、二十四史等推薦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提高傳統文化素養,從而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使其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繼承者。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里面存在著較為豐富的內容和思想,這些對于高中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只有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將優秀傳統文化契合進來,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曉霞.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教學[J].中國職工教育,2014(24).
[2]楊樸,郭馥銘.擴展高中語文教材傳統文學的文學性[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3).
[3]張彥忠.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6(04).
[4]王君,邱瑰華.人教版高中《語文》助學系統傳統文化模塊的構建[J].教學與管理,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