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明
摘 要:物理的學科特點以及高中物理的難度,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從微課的運用、訂單式教學方式兩方面,探討高中物理教學中微課與訂單式教學方法的運用,以構建高效物理課堂,促進物理有效教學。
關鍵詞:物理教學;微課;訂單式教學;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1-0029-01
所謂有意的探究學習,實際上就是指物理教學內容(或者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點或者反映物理內容的生活表象建立的實質性的非任意性的聯系。它是受學習者的生活環境、自身因素影響的。隨著教學手段、教學方式的進步,要實現真正有效、高效的物理教學,就必須巧妙地運用微課和訂單式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這也是將生活現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物理知識真正結合的有效方法。
一、微課的運用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學活動過程。微課具有短、少、精、活、整、高的特點。短指時間短(15分鐘以內);少指一個主題、知識點,一種技能、實驗或一個重要教學環節;精指目標明確、構思精妙,內容精、講解精、指導精、訓練精;活指內容呈現形式及教學方式、方法、策略靈活;整指具有一堂課的完整性,即知識點的前后關系要明確;高指對設計者、授課者的要求高,它是優質精品課中課。教育家奧蘇貝爾認為:教學過程中的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是促進有意義學習探究的發生和保持的有效策略。而所謂的先行組織者是指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型材料,微課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將先行組織者的內容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加以呈現,從而拉近了物理與現實生活的距離。物理教學根據具體內容不同,可分為概念規律課、學生實驗課、習題課、復習課等。而微課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可以出現在課前、課上、課中。微課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其呈現的內容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介紹性的(一般放在課前或者課中)。可以播放與所講內容相關的生活實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置疑問,這一般放在課前;也可以用微課展示某些原理,變靜為動,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總結規律,這一般放在課中。二是解答性的(強調、鞏固性的)。可以對某一題進行解答,強調某個知識點,也可以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進行講解,這一般放在課后。
無論微課要展示什么內容,也不管在什么時間展示,都必須有針對性。所以,微課制作的切入點必須小而精,可以把某個定律分成好幾個點進行錄制。例如,教學“萬有引力定律”這一章可以制作與此現象有關的微課、事物轉動過程中的各種量以及互相之間的關系、同一現象下的不同公式之間的轉化等。這樣,才能在激發學生的興趣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如果說微課在物理教學中起到引發興趣、分析知識、強化或者解答疑難問題的“引與教”的作用,并重在發揮教師的作用,那么針對物理學科的特點教師還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實際探究中更真切地把握住知識,也能真正將微課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二、訂單式教學方法
所謂“訂單式”,從本質上講就是問題導讀式,是針對某一個實驗、定律、公式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自己選擇可以解答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關鍵知識點、限定條件、相關現象都由學生自己或者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學生可以錄制微視頻,也可以用實物進行演練,在展示自己的答案時彼此之間互相補充,互相質疑。在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或者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點撥、總結,然后出示相關檢測題,讓學生運用所探究、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訂單式物理教學方法是切合物理學科特點的方法,如果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只有被動地接受,沒有參與,那么物理教學是毫無意義的、毫無實效的。這是因為理解要建立在直觀的基礎上,缺乏探究與實踐是不會有提高和創造的。當然訂單式物理教學方式對教與學的雙方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它發揮了學生的探究合作潛力,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在訂單式問題設置上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相信學生,糾正學生在解決問題中不夠嚴謹、準確的地方,最終使相關知識被學生徹底掌握。
三、結束語
物理學科的特點決定了高中物理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建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教給他們物理科學知識和物理思維方式。要想實現這些主要任務,教師必須探究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微課和訂單式教學方法是物理教學的雙翼,教師準確地運用這兩種方法,可以使物理有效教學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朱春曉.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改革與創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0).
[2]戴雁.高中物理實驗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3]徐杰.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整合的現狀調查[J].中國電化教育,2006(07).
[4]項駿,洪河條.新課程標準下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信息化,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