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清
摘要:語文涉及的領域及其廣泛,其本身又包含很多思想與技巧,所以在學科的設置方面,國家很重視語文的發展。本文主要探討小學語文中的閱讀教學,根據目前閱讀理解教學的現狀,從而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現狀;優化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對閱讀理解的學習缺乏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目前小學語文閱讀理解存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閱讀理解一般來說文章較長,考察學生語文能力方面也較多。很多學生缺乏耐心,不喜歡讀很長的句子,不喜歡讀很多段的文章,對閱讀理解的學習有排斥感。閱讀理解往往表達著作者的一些思想,小學生本身文學知識匱乏,再加上生活閱歷淺薄,就很難讀懂閱讀理解,對閱讀理解的學習缺乏自信心。
(二)學生缺乏文學常識,不能很好的理解
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語文對于小學生來說確實是比較有難度的一門學科。在筆者看來,很多在中國生長了一輩子的國人,也很難有勇氣說參透了中華文化。那么小學生來說,想要在較短的時間里學好語文知識確實是難上加難。小學生才開始接觸語文知識,處于磨合期,對語文的學習還有很長一段適應期。閱讀理解考察的語文知識比較綜合,很多小學生缺乏一定的文學常識和閱讀技巧,覺得閱讀理解很難,對閱讀理解的學習缺乏信心,長時間這樣心理的積累,學生就會徹底排斥閱讀理解的學習。語文閱讀一般包含了作者自我的思想和看法,與作者自身的經歷和環境等有著很重大的聯系,文人思想獨特,有獨特的觀點與看法,進行事情剖析和描述的方法與一般人不同。對于與進行閱讀理解的時候,很容易掌握不了文章大意,對做題產生極大的影響。
(三)在閱讀的過程中易主觀臆測
根據筆者的相關調查,發現很多小學生在語文閱讀中會很容易犯主觀臆測的錯誤。當小學生了解不了文章大意時,很容易以自己的想法來進行答題。多數學生對語文的閱讀理解部分很排斥,因為較難,一般在考試中的得分率也較低。所以,很多學生讀不懂文章,就直接看后面提問的題目。學生沒有理解文章的含義,很容易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或者猜想來進行答題,犯了主觀臆測的錯誤,沒有以作者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思考。
二、關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教學方法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展開主動閱讀
興趣是一種積極而活躍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種積極的認知心理傾向,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對閱讀對象是否感興趣,直接決定著學生的閱讀動機與學習,直接關系到學生閱讀活動的開展,關系到閱讀教學的成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以興趣為先導,要加強教學環節的設計,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與強烈的閱讀動機,這樣學生才能充分調動知識儲備與生活閱歷,才能形成更多富有個性化的見解。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我引入故事、游戲、多媒體等,大大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與趣味性,更能滿足學生求新求異的特點,使學生對文本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視聽結合的特點來向學生形象、直觀地播放能夠展現桂林山水秀麗風光的各種圖片、圖像與視頻資料,并配以優美動聽的音樂,從而將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優美情境中,學生如同身臨其境,置身其中,感受著桂林山水風光的秀麗與優美。這比起枯燥的講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學生的關注,使學生對文本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進而在好奇心與求知欲的驅動下主動而積極地展開閱讀活動。學生有了閱讀的激情與動力,更能夠突破文字的限制,產生更多的個性化見解,從而為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調動學生生活閱歷,讓學生形成獨特感悟
語文學科與現實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文字的簡單堆砌,在這些平凡的文字背后包含著作者真摯的情感,凝聚著作者的智慧與心血,是作者基于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對生活的再加工與再創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實寫照。要想達到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就需要教師喚醒學生對生活的回憶。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與學習方式,都有著豐富而多彩的心理世界與情感世界,這些差異性正是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的重要資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并不是將文本簡單地進行還原,更為重要的是要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將學習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基于文本,以文本為中心,同時又超越文本,透過文字表面,達到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從而形成更多富有個性化色彩的見解與看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運用多媒體、圖片等設施再現教學,并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來搭建起通往語文殿堂的橋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展開主動思考與積極思維,真正達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果。
(三)加強語文文學常識的強化訓練
閱讀理解考察的語文知識偏多,在日常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文學素質。改善語文閱讀理解的教學,教師需要在這些方面進行大量的強化訓練。在日常語文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記憶理解語文基礎知識,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閱讀理解涉及對文章中字詞句的理解,語文教師要強化語文字詞句的強化訓練,掌握字詞句的用法。講解語文詞匯的時候,可以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來講解單詞,可以用生動形象的詞匯來講解枯燥的詞匯,或者編造一個有趣的背景故事,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四)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方法學習閱讀理解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去改變社會,創造社會,使自身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學習不僅僅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方法。很多學生覺得閱讀理解很難,他們不僅僅是缺乏語文素養的表現,更重要的是他們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終其一生,我們都在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需要從小培養,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未來學習是有很大好處的。在閱理解的教學中,教師不要一味的加強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強化,要引導學生學會尋找正確的學習方法。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閱讀技巧,對我們后面的答題有很大的幫助。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分析每篇閱讀的同等特點,從而更好的抓住文章大意,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
【參考文獻】
[1]沈紅,王毅.閱讀與悅讀———談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時代教育,2013(12)
[2]張云峰.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能力培養[J].課外語文,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