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寒冬
摘 要:當前初中化學教學受制于中考,仍存在著諸如隨意性大、教師作用國語淡化等諸多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設計科學有效的教學程序,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現狀;應對之策
中考就是禁錮學生的牢籠,將學生變成了被各種知識奴役的奴隸。學習過程中學生毫無積極性與主動性可言,根本不可能從真正意義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所造就的多是高分低能的畸形兒。新課標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要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最大限度的解放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走上自覺發展之路,進而形成創新意識。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以初中化學為例,由于教師沒有吃透新課標、懶于探究等等問題,導致了化學教學質量沒有明顯提高的現象。所以,我們初中化學教師必須認真審視自己教學中存在的類似問題,積極探尋應對之策。下面談談個人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當前初中化學教學現狀
1.教學組織隨意性大。一些教師導入新課時間太長,如教學氧氣,有的老師從飛禽走獸講到海底世界的各種生物都需要氧氣,本來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問題,可是他們硬是花了十多分鐘,這就造成了突破教學重點的時間不足,只好草草收兵,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當然就不理想了。
2.教師作用過于淡化。有些教師愛走極端,他們認為,新課標倡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必須淡化教師的作用。結果,課堂上,幾乎都是學生在自主探究,教師的點撥、引導等作用很少體現。學生的活動大多停留在簡單的動嘴、動手層次上,真正的思維活動少之又少,導致“學而不思”,極少數學生雖有思維活動,但也“憤而不啟,悱而不發”,學習效果當然不佳。
3.教學程序機械。有的教師套用別人的模式,墨守成規,不思改變,何時提問、何時學生討論、何時總結,一成不變,沒有創造性,不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設計教學環節,表面看課堂上熱鬧非凡,實際上學生仍然是“學而不思”。
4.杜絕無效提問,促進學生思維。還有些教師一提問就是“是不是啊”“對不對啊”這樣的無效問,如:“制取二氧化碳是還原反應,是不是???”這能深入地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嗎?這只能造成學生思維的惰性,促使課堂教學低質低效。所以,我們在課堂上必須杜絕教師的無效提問。
二、改解存在問題的策略
要克服上述問題,要求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深入學習新課標,吃透其精神,并與時俱進地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業務素養,在此基礎上做到以下兩點:
1.精心設計有效的教學程序。高效課堂源自于優秀的教學設計。優秀的教學設計源自于眾人經驗和智慧的結晶,這就要求我們要進行集體備課,集眾人之智設計出優秀的、高效的教學環節。有效的集體備課需做到:一,集中備課,即化學教師在一起備課,先由主備教師系統的介紹教學思路,主要圍繞理解教材、領悟大綱、確定目標、突出重難點、選擇教法、設計教學程序等方面進行;第二步集體討論;最后,備課組長整合研討成果,形成較科學的教學設計。二,主備教師按照集體備課后形成的方案實施教學,化學教師集體聽課。三,進行教學評價,從執教教師的教學理念、具體的教學行為、學生課堂表現以及教學效果等幾方面進行評析。四,優化教案,在評教的基礎上,主備教師進行反思,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優化原來的教學設計,去粗取精,進而形成較為完美的教學設計。
2.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學方式的不當是造成課堂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如,無效問太多,教學程序機械等。要提高教學效果,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并探究問題,這樣學生的聰明才智才會被激活,進而體驗探索成功的樂趣。如,教學“鑒別食鹽和純堿”一節,我介紹了食鹽與純堿的性質之后,給出探究指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出一個可以鑒別食鹽與純堿的實驗方案。學生就積極投入到探究中去,并在探究中動腦動手,經過討論,設計出鑒別方案:⑴觀察法:分別在不同的容器中放如少許白色粉末,如果過幾天后發生潮解,就是食鹽,否則就是純堿。⑵嘗味法:用舌尖舔嘗白色粉末,咸味的是食鹽,澀味的是純堿。⑶觸摸法:用手捏,手感滑膩的是純堿。⑷實驗鑒別法:在試管中分別放置少許樣品,然后倒入一些稀硫酸,如果有氣泡產生,就是純堿,否則就是食鹽……。這樣學生在教師啟發、引導、點撥下,就完成了知識探究。(2)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要確保學生探究活動的有效性,就必須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體現團隊的力量,高效解決問題,掌握知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搞好小組學習的引導和監管工作。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如,探究“哪里來的煤氣?”這一問題,先以多媒體營造問題情境:一個深冬的北方農村,白雪皚皚,小女孩:“爸爸,下雪啦,很冷,我想烤火。”爸爸向火盆放入一些木炭并引燃,木炭燃得很旺,爸爸打開窗戶,小女孩:“爸爸,不要開窗!”爸爸:“孩子,如果不打開窗戶,會煤氣中毒的!”小女孩:“哪兒來的煤氣呀?”教師導出問題:在密閉的容器中:①3gC與1gO2,②3gC與2gO2,③3gC與6gO2,如果它們充分反應了,那么生成是什么物質呢?指導小組討論交流:運用學過的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生成CO2時,m(C):m(O2)=3:8,生成CO時,m(C):m(O2)=3:4,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來回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點撥。經過討論交流,學生探究出了正確結論。這樣,學生不僅體驗了成功的樂趣,還因此激發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總而言之,要提高課堂初中化學教學質量,面向全體學生是根本,還要考量課堂上有多少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達到了預定的學習目標。因此,課堂上,我們不能僅僅只關心部分尖子學生,還必須多多關注多數中等生、潛能生。在設計問題時,要有分層觀念,如果中等生或潛能生有表現的欲望,就應及時給予他們機會,必要時要“助他一臂之力”:旁敲側擊,引導他們理清表達思路,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在小組合作探究時,在科學搭配的同時,還應讓優生多多幫助潛能生,否則,潛能生就會成為“看客”,我們巡回檢查時,要多加關注潛能生,及時給予必要引導與點撥,從而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梁揚眉:《化學教學淺談,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5.
[2]殷玉波:《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南昌教育學院報》,2015.
[3]鐘家武:《論中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考試(教研)》,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