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智強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有關中學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問題。結合課程目標和新課改要求,為了能在多種教學環境下實現提高農村中學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行,一方面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精彩的語言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點燃思想的火花。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藝術、打造魅力課堂。
關鍵詞:農村中學;歷史教學;興趣培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人們從事某項活動的原動力,它能直接轉化成學習動機。正如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所說的:“教育的藝術,就是要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只有學生感興趣才會有高度的熱情,積極主動去學習。興趣是學習的開始,是成功的秘訣。古今中外無數學者\科學家都將興趣作為學習成功的第一要素。如何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堂才是一個合格老師的最基本的要求。處于教學“主導”地位的歷史課教師,不僅要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意義,而且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活動本身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
那在教學中如何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 善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經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音準了,就為演奏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想的火花,像磁石一樣把學生吸引住。”導入語的效用在于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縮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從導入語中產生疑問,形成一種渴求有關知識的心理。導入語設計的巧妙,會引發學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心理狀態,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教材,不同學生精心備課,認真設計導入語。
二、好課,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一堂好的歷史課,并不是簡單的照本宣科,而是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歷史學科的特點,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啟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索,進而使學生的思維經常處于活躍的狀態,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對此,我在教學中采取以下幾種辦法。
1.博識,適當補充與拓展歷史
歷史知識浩如煙海,其中能收入課本中的只是極少部分。在講課中,如能適當補充形象具體的名人軼事、歷史傳說、歷史小常識等,既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學中,有計劃的補充一些歷史資料。如在《“秦王掃六合”》一課有關秦朝統一的幾大措施講解中,對度量衡的圖片和數據資料,都可以進行較多拓展。還可以運用戰國時期的商業和農業活動來區別統一度量衡前后的對比。這樣通過資料的補充,能象磁石一般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左宗堂的理解,也深化了愛國主義教育。
2.設疑,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能忽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很多,如學生課堂表演、討論、師生互問、學生中互相答疑等。不同的內容,可以選取不同的激活方式。在上《甲午中日戰爭》這課時,在課堂上就可把中日談判時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的對話展示給學生,由學生分組表演。通過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親身模擬、表演,在表演中感悟歷史人物的所想所思,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能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提高了學生對事件的認知深度、水平,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美課,讓歷史課堂豐富并美起來
所謂“美課”,就是通過在課堂上出示一些精美圖片,掛圖,或配套使用一些音樂,達到課堂歷史的美化,一改枯燥死氣的舊課堂。中學生正值青春花季,讓他們這樣默默坐在那里聽著老師的滔滔不絕,不但學生會失去朝氣,而且他們天性也會漸漸被扼殺。歷史課上穿插圖片或音樂,則既可以緩解疲勞,吸引學生的注意,又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知識。看著一幅幅精美圖片躍然眼前,聽著音樂,仿佛忘記身在課堂,身臨其境,比語言的表達更勝一籌。
4.設境,千方百計創設教學情境
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對于學生來說,感覺距離比較遙遠。人的認知是從感性開始的,直觀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儲存。努力創造條件,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再現歷史情景,打破時空界限,縮短歷史與學生的距離。因此,在課堂上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如在講《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可以插放一段《火燒圓明園》的錄像,在講《抗日戰爭》時,可播放國歌等,這樣,通過直觀教學手段代替教師的講讀,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說,多媒體使歷史走近了學生,使歷史課不是枯燥的理論和呆板的講授。
總之,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歷史、認識歷史、熱愛歷史的燈塔。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會更好的學習歷史,而興趣的背后是教師對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激發。在教學中,只要教師把握住歷史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積極培養學生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么,興趣之樹就會常青,歷史教學的春天就會常在。
參考文獻:
[1]付洪川.中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J].科技視界,2014 (22):235-235.
[2]程劍雄.初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初探[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7):48-49.
[3]徐守成.創設魅力自主歷史課堂--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4,(32):125-125.
[4]于漣.于漣教育文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