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亮
摘 要: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潛在動力,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興趣,讓小學數學教學實現興趣化,已經成為了小學數學教師重點探索的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挖掘數學知識的魅力,培養學生的興趣,創設愉快的教學情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積極引導學生動手和開展課外活動,使學生喜歡數學,想學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興趣;培養策略
小學教育屬于基礎教育,數學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個重要科目,在數學學習中激發學生的興趣不但讓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還能充分考查學生的思維和內在情意,讓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時候得到快樂的體驗,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激發學生興趣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1.提高數學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能夠充分地發揮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配合老師學習數學方面的知識,在學習中感受到數學這門課程的魅力所在和實際價值,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2.把興趣轉為持久的情感態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對于數學方面的學習興趣,而且這種學習興趣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那些對于數學比較感興趣的學生對數學學習所傾注的感情的活動。要學好數學,一個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對待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這點在數學學習中顯得非常重要。在小學課程中,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其教學的任務不但是為了傳授數學方面的知識,還是為了啟發學生的智力,屬于培養創造性的教育。因此,要在數學教學中以活潑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把這種興趣逐漸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
二、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興趣的培養策略
(一)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孩子的天堂,是孩子積極投身與學習的先決條件,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處于形象思維為主導的階段,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喜歡置身于卡通動畫、童話等美妙、有趣、生動的情境中;也非常天真、可愛、稚氣,只要是他們喜聞樂見的人、事、物以及場景,都能被深深地吸引,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伊始,精心創設孩子們喜愛的情境,讓孩子們一上課就被深深吸引,自然融入其中,快樂投入學習。教學情境可以是故事、童話情境,可以是問題情境,還可以是現實情境,不過要牢記,不管什么樣的情境,都應從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出發,以讓他們感興趣為設計意圖,從而激起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引導學生動手,培養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只要給他們提供適宜的素材,他們一定會很樂意地參與思考。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培養學習興趣,獲取知識。例如,我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時,為了讓學生加深體驗,安排了兩次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促使他們手腦并用,從探索中獲得新知。第一次活動:擺一擺,說一說。讓學生在擺小捧的過程中體會到不夠減要拆開一捆的道理。第二次活動:看算式,想一想。讓學生利用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的已有經驗,聯系剛才擺小棒時形成的直觀認識,想想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動手,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觀察中發現,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強化學生學習興趣
師如父母,教師是孩子最信賴的人之一,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并且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教師而討厭學習,對他所教的科目絲毫不感興趣。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因此,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積極關心、愛護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要想成為學生的朋友,教師應該具有服務精神,給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多方面的服務。其次,要求教師自身的素質一定要高,有良好的任何和獨特的魅力,并且要善于展現自己廣博的知識,讓學生對自己產生一種崇拜感,繼而對數學產生崇拜感。教學中只要教師把自己無私的愛全部奉獻給學生,那么一定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強化,學習積極性就會高漲。
(四)開展課外活動,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代的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是廣泛的,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學生在學到一定的數學知識,并激發了學習興趣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學生的視野。例如,在低年級組織全班性的數學表演會,通過講數學故事、猜數學謎語、做數學游戲等活動,發展學習興趣;在中、高年級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介紹國內外數學家的故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學小常識,出數學墻報等活動。
(五)開展有針對性的評價,培養學學習興趣
有針對性的評價是對小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關注,在評價過程中,學生是被評價者,在接受評價的同時還要積極參與到評價中,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梢詫嵤┒嘣脑u價方式,采用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地理解自身的長處和不足,提高數學教學成效。比如,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這是學生自我評價的重要方式之一。記錄數學日記能夠羅列出當天數學課堂上的相關知識點,把理解得不是特別到位的地方標記下來,還要記錄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能不能運用到生活中去,能夠簡單地舉例說明問題,還要評價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讓學生參與到數學評價中去,允許學生對教師以及同班同學所做出的評價結果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評價過程中建立民主關系。個性化的評價措施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成效,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信心。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國平.淺析興趣教學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2,(09).
[3]劉桂玉.對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