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共同統一,是一個“雙向”活動過程。通過師生互動、共同實現數學教學過程是一種基本有效的途徑。初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是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對有效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比較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本文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現實情況,提出一些想法,以期待能提高初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水平,讓課堂多些人文色彩。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 師生互動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138-02
數學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共同統一,是一個“雙向”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和創造,教師通過提供問題和資料,給學生獨立思考、親身體驗的機會,使學生在親自實踐的過程中,體驗其中的樂趣與成就感。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訪談記錄等對初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現狀作了分析,并對目前狀況談幾點想法。
一、初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現狀
1.師生互動已經走進初中數學課堂
通過一個學期48節初中數學課堂觀察記錄來看,我發現,大部分數學教師都在有意識運用策略,提高課堂師生互動的水平,重視與學生的交流,增加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時間,減少教師自己的講課時間,通過教師啟發與學生互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大多數數學課上,教師在教學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師生教學情緒高漲。總之,師生互動使教學效果更好,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記憶更加持久。
2.初中數學課堂師生關系
課堂上的師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在課堂中的行為表現以及情緒情感的交流。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師生之間能夠較好的互動,課堂教學也就成為一種愉悅的活動。但在現實初中數學課堂中存在著兩種不被學生認可的師生關系:一種是典型的教師權威觀。這種關系就是教師要傳授學生知識,而學生要接受知識,教師具有絕對優勢。處于從屬和被動的地位,沒有一點主動性。時間長了,學生或是產生厭學或是課堂保持沉默。另一種就是放任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教師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只需按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在課堂上完成任務。學生和教師互不干涉。這種完全放任學生的做法會使學生產生消極影響,學生會對教師產生不信任。于是課堂的互動也是混亂的、消極的,數學課堂是無效的。
3.初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過程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信息溝通與加工的過程,但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我們常見的還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知識傳遞,真正“互動”、生成的知識還是較少。教師是新學習內容的占有者,學生有被動的接受傾向,他們缺乏主動參與和自主探究的意識和習慣。
二、存在問題的分析
1.課堂師生互動意識模糊
通過我在課堂上的觀察,在部分初中數學老師看來,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并沒有思考怎樣才能增強師生互動的意識,而學生對于師生互動的看法是:課堂教學中老師始終是占支配地位,學生處于被支配地位。師生互動就是老師提出問題,他們踴躍回答。事實上,大部分學生愿意在課堂上表現自己,愿意與老師進行積極交流與溝通,能夠意識到老師的情緒情感以及課堂行為對他們學習的影響,同時也部分地意識到自己的表現會給老師的教學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2.師生互動形式化
大多數數學老師都認識到師生互動的目的以及對課堂教學的重要影響性。因此,有時課堂上會刻意制造一些互動。但由于缺乏對實際課堂和學生的具體分析,有時便會出現一些低效的互動。①預成型這是一個程式化的師生互動。這種互動是經過老師“包裝”和“制作”的。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要說什么話,提什么問題,都是事先預定好的,沒有絲毫的彈性。教師為了使課堂教學按照自己教案進行,只需肯定自己要想的答案,對學生豐富的想法則置若罔聞。而學生只不過是教師表演的配合者。這種互動只有互動的形式而無實質性內容,對學生的智慧活動也沒有多大的激發作用,從而失去了師生互動的價值。②壟斷型的師生互動是指課堂教學中僅被少數人所獨享的師生互動。一節課下來,有的學生被提問十多次,有的學生備受冷落,無人問津,使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表現出明顯的壟斷性。③放任型的師生互動是教師沒有把握開放課堂的本質。是指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理解為教師無事可做,整節課交給學生“滿堂跑”。學生可能在開放的課堂中迸發出很多思想的火花,而教師由于缺乏對課堂活動開展進程的預料,又不能給予及時、靈活的回應,致使課堂上生成的資源白白流失。學生也可能在開放的課堂上出現“課堂教學嬉戲化”現象,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活躍,而實際上學習內容雜亂,學習質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
3.課堂師生互動機會不均等
通過課堂觀察發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主要是以下面幾種居多:①性格開朗、活躍的學生喜歡被老師關注,有比較強的表現欲望,但并不一定是成績好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特征,一般性格外向、活潑開朗的學生與老師互動的機會多一些。他們通常舉手頻繁或是老師剛提完問題就會主動回答。②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比較難的問題,教師通常會讓成績優秀的學生來回答。訪談中,有的老師就說,提問難問題時,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基本上是回答不出來的。與其讓他們浪費時間,不如直接叫優秀的學生來回答。由于成績好的學生相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來說,通常表現出較認真聽講和思考,特別是對于比較難的問題,他們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回答問題的思路也較為清晰,通常也就能較好的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更傾向對成績好的學生發問。
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對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師在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質的基礎上形成的關于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未來,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教師應樹立以下理念:學生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獨特個性、多方面發展需要和發展可能的人。應重視每個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充滿個性、獨立的發展,不能一味地灌輸知識,讓他們在溝通與互動中得到全面發展。應認識到課堂教學不僅是實現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的活動過程,更是師生共同構筑知識體系、形成學生健康的人格、充分體現教師的教育智慧、師生相互促進經歷知識成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相互為對方創造和提供學習與成長的機會,并近乎平等的享有這些機會,從而達到共同進步,促進教學相長。
(二)創建民主、平等的師生互動關系
“師生情感關系是師生互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它對教學的過程、教學的效果以及師生的全面發展都產生很重要作用。”所以,要建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愛和理解是師生關系的核心。師生互愛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渠道。為此,教師要關心、愛護、尊重學生,把學生視為與自己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并具有自身個性特征的人來對待。要善于通過非言語行為來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情感。達到與學生心靈交流的目的,使學生感到“教師在期待著我”。如用贊許的點頭、會心的微笑、親切的注視等。這在學生眼里都是一種愛,都是安慰和鼓勵,從而融洽師生情感。師生關系的平等,營造了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總之,進行良好的師生互動,是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在激發學生興趣、營造健康向上的課堂氛圍、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但是我們堅信,配合師生互動這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一定會對學生有莫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佐斌.師生互動論—課堂師生的心理學研究[M].上海: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第1版:76.
[2]光鳳軍,李瑞芳.淺談素質教育中的師生互動[J].素質教育探索,2007(10).
作者簡介:
段學仙(1975.11-),女,漢族,云南保山人,本科學歷,中學教師,研究方向:中學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