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龍
【摘要】數學作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最為重要一門學科之一,在教學中倍受學生和教師的關注,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期間,我國教育界對高中數學教學新理念的關注度尤為高,并且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因此,新課程理念中高中教學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推動了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發展,主要表現為開放自主的數學課堂、鼓勵學生在課后練習中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交流。本文從高中數學自主學習的特點著手探討提高高中數學自主教學模式的推進,希望能夠為實際工作提供一點幫助。
【關鍵詞】高中數學 新課程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144-01
當前在應試教育中,數學分數的比重占總體比重較大,因此在學習中學生往往會在高中數學中花費較大的時間和精力。因此,轉變高中數學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課程改革中,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學習,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有利于通過自主學習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一、自主學習概念介紹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少地依賴老師和同學,不斷的通過自身的探索和學習來將知識進行學習和理解,從而將知識內化到自身知識體系中。另外,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不斷的發掘和激勵學生的內在潛力。
自主學習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第一,自主學習主要是從學生學習能力、思維方式等方面進行能力的培養,重在構建自主學習機制,并培養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第二,培養學生自我規劃能力。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合理安排自身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第三,高中數學由于其知識體系的復雜和抽象性,因此自主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對于知識整體結構的把握能力,提高其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
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我國對于教育的重視自古已有,孔子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提出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這一理念貫穿在我國教育發展歷程中。因材施教理念主要是根據受教育者的學習能力、受教育程度和水平,而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因此在教育中就要求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高中學生由于其知識體系已經基本完成,且其性格和思維能力已基本形成,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需要教師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1]。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思維方式、解題方法等不同,以至于學生對相同的知識點理解不同,這時就需要教師能夠在教學中逐漸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并在講課的過程中做到有所側重。
2.強化學生主動提問意識
在學生自主學習中,不斷的培養學生的自主提問能力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根據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進行引導。并且逐漸的提高學生對高中數學的興趣,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在遇到某一知識點不懂時進行有意識的提問并自主尋找解決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通常成績較好的學生往往會有較強的提問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學習中往往會帶著不同的問題和疑惑來進行學習和聽講,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能夠在課堂中通過引入啟發式教學模式不斷的培養和加強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2]。
3.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數學學習興趣
高中數學知識點多且復雜,學生對高中數學的理解難度加大,因此就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動機。這對于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中,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交流。首先,教師在備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知識點來尋找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材料,努力將教學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例如,在講解空間幾何時可以讓學生拿出一張紙,通過對折和折紙盒等不同方式來讓學生觀察和對比兩個平面的位置關系,并且通過研究不同紙塊之間的位置關系,來分析和確定兩個平面的大小。這樣可以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激發了學生探索學習的動機。
參考文獻:
[1]楊丹.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科技視界,2016,9:171.
[2]吳依妹.高中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