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性別差異與性別之間的不平等不僅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而且在語言中也存在?;诖?,本文擬以英語語言為例,分析英語語言中性別歧視的主要表現,探討造成英語語言中存在性別歧視的成因,提出英語語言中性別歧視現象的規避策略,旨在幫助人們樹立平等、公平的性別觀念,改善英語語言中存在的性別歧視現象。
關鍵詞:當代高校;就業創業;教育教學;改革途徑
語言并非是簡單的社會現象,同時也是折射現實世界的鏡子,能夠真實地反映現實社會的種種現象。作為現實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性別歧視現象,主要是指將男性視為社會中心和規范,侮辱、輕視女性或者促使廣大女性處于邊緣化地位。即便是高調宣揚平等民主的英語國度,也存在歧視女性的現象,這種情況在英語語言中也得到了直接反映。因此,文章針對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及其規避策略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語言價值與社會意義。
一、英語語言中性別歧視現象的重要表現
(一)詞語表現
英語語言中的很多詞語都帶有明顯的性別歧視現象,尤其以職業性的詞語表現更為顯著。例如,woman doctor,woman lawyer,owmnan scientist等,其實原本doctor、lawyer、scientist等這些職業性名詞并沒有性別差異,但由于男性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長期處于主導地位,導致人們習慣性地將大多數職業與男性自然聯系在一起,而如果一些女性也從事了相類似的工作,則會在這些職業性名詞的前面加上woman、lady、female等標志性的詞匯。[1]這種帶有顯著的歧視性意味的英語詞語,必然會隨著歷史車輪的不斷前進而逐漸淘汰。
(二)語體色彩
在英語語言中,陽性名詞一般都具有褒意色彩,而陰性名詞則常常帶有“貶意”傾向。諸如,歌劇院中常用到的callboy這一詞匯,即表示招呼演員準時上臺表演的服務人員,但與之對應性較強的詞匯callgirl則表示從事色情服務的應召女郎;還有bachelor和spinster這兩個詞匯意指未婚的男性與女性,但前者蘊含有快樂輕松的單身漢這一層意思,但后者卻有著性格孤僻的老姑娘這種暗含歧視的色彩。
(三)詞序方面
在詞序排列方面,通常英語語言和漢語一樣,慣于將重要的或者需要特別強調的詞匯放到前面,如parent and child,old and young等。[2]但是,當詞組中同時出現陽性詞與陰性詞時,則人們通常會將陽性詞安排在陰性詞的前面,如boys and girls,he and she,brother and sister等。從這些英語詞匯的排序方面,就能直接反映出人們的性別歧視心理。
二、英語語言中性別歧視現象的成因分析
(一)文化因素
圣經被西方國家視為文化源泉,對西方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思想觀念有著重大影響。根據圣經所述,世界、男人、女人都是由上帝創造的,然而女人則是由男人身上的一條肋骨幻化而來。雖然這是一個神話故事,但從中可以看出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根植在人們的心中,尤其是這一神話故事導致女性一直被視為男性的一部分,缺乏應有的尊嚴與獨立,甚至在英語語言中也有所體現。
(二)社會分工因素
在西方國家,男性占據著社會主導地位,女性只是處于邊緣地位,男性的活動范圍很廣,相當一部分女性的活動范圍則僅僅局限于家庭之中。比如,西方國家的政府要害部門多數都是由男性占領,男性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女性則整體處于弱勢。而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也與此有著緊密關系,即男性在社會中占據支配地位,女性則處于從屬地位,造成很多詞匯、語句、稱謂等都表現出明顯的重男輕女現象。
(三)身心因素
根據生理學相關研究表明,女性體力比男性體力的持久性更強,因而在處理如家庭瑣事方面的任務時,表現出比男性更為優秀的耐力與耐心。[3]這種自然的身心因素,導致盡管是較為發達的當今社會,依然有許多國家的廣大女性心甘情愿的從事家庭事務,將家庭主婦視為女性的本分或天職等。
三、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的規避策略
(一)樹立平等的性別觀念
無論是社會生活中還是英語語言中存在的性別歧視現象,要想徹底根除就必須讓人們樹立平等的性別觀念,只有將思想觀念作為先導,才能真正實現語言、行為等方面的性別平等。譬如,通過在街道宣傳欄中張貼性別平等宣傳語、在人流量較大地方的戶外顯示屏上播放性別平等廣告語、派發宣傳單等多種方式,增強人民的性別平等意識,讓人們自然而然的樹立男女平等的觀念,從而有效消除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
(二)改善傳統稱呼
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在男女稱呼方面也有顯著體現,因而合理改善傳統稱呼,特別是對已婚的女性稱呼,對規避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意義深遠。諸如,用“Ms”代替“Mrs”,用“Lady”“Madam”代替madam、Mrs、lady等,這是由于“Ms”“Lady”“Madam”這些女性稱呼類的單詞與“Mr”、“Sir”這類男性稱呼類的單詞是對等的。通過改善傳統不對等的男女稱呼,盡量采用相互對等的女性稱呼與男性稱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英語語言中性別歧視現象的規避。
(三)推廣使用中性詞
大力促進英語語言中的中性詞使用,不僅是英語語言的必然發展趨勢,而且也是社會進步以及女性社會地位提升的必然要求。特別是新時期美國女權主義運動愈來愈高漲的發展態勢下,消除英語語言中性別歧視現象的呼聲不斷加強。在這種大環境下,只有大力推廣使用中性詞,[4]才能促使英語語言更為適應人類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要求,如用humanity替代mankind、leader替代statesman、supervisor替代policeman等等。
綜上所述,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本質上屬于一項社會問題,其是歧視女性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在英語語言中的直接反映。因此,如果社會上的性別歧視不消除,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就會依然存在,加之語言的穩定性比較強,這就使得讓人們深刻意識到男女平等,并給予女性平等的尊重與重視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扭轉社會觀念改變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是推動英語語言健康有序發展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杜結,張莉.淺談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及其規避[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0(01).
[2]李華華,李卿.淺析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8(09).
[3]林芳.淺析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及其對策[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6).
[4]周民權.國內俄漢語界社會性別歧視研究探微[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03).
作者簡介:劉艷杰(1982-),女,漢,河南省平頂山,本科,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