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雙堂”教學法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成果之一,項目編號:湘教通〔2016〕400號669)]
摘要:標志設計不只是一個圖案或文字的組合而已,它是依據企業的構成結構、行業類別、經營理念,并充分考慮標志接觸的對象和應用環境,為企業設計的標準視覺符號,包含著企業的精神和文化內涵,代表著企業的形象,而且還是企業的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標志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顯。本文以筆者多年對“雙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總結標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些許經驗。
關鍵詞:標志設計;教學改革;雙堂教學模式;綜合設計能力
一、引言
標志設計又稱logo設計,是當代視覺傳達設計中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設計不只是一個圖案或文字的組合而已,它是依據企業的構成結構、行業類別、經營理念,并充分考慮標志接觸的對象和應用環境,為企業設計的標準視覺符號,包含著企業的精神和文化內涵,代表著企業的形象,而且還是企業的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標志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顯。本文以筆者從事標志設計課程教學十余年的經驗,談一下標志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改革思路。
二、當前標志設計課程教學的困境
(一)教學理念陳舊,重結果輕過程
筆者了解了多所高校的標志設計課程教學方式,一般都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作業采用命題設計的方式,老師給出一個虛擬的標志設計題目,學生按要求完成標志設計作業。由于是虛擬的題目,學生們在設計之初無法進行設計的前期市場調查和研究,直接進入設計階段,導致設計的思路不明確,視野不全面,最終的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再加之很多老師過分的關心設計的結果而忽略設計的過程,導致很多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大量的抄襲別人的標志設計,表面上看作業做的很漂亮,但是這個設計是怎么來的?他的設計過程是怎樣的?卻沒人過問。
(二)教學內容局限,重理論輕實踐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大量新技術的應用促使藝術設計行業處于不斷的變化革新當中,企業對標志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較于市場的變化速度,高校標志設計教學內容的變化卻要明顯滯后。目前我們使用的各種標志設計教材里面,設計理論還都停留在十多年前的狀態,關于新技術的內容少之又少。教材的內容結構上也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對于標志設計的實踐和實訓的內容幾乎沒有提及,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理念明顯不合時代的需求。
(三)教學形式刻板,重課堂輕課外
受傳統課程教學的影響,當下的標志設計教學依然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每節課45分鐘,學生規規矩矩的坐在教室里上課。當然這主要是受高校管理體制的制約,學校的各種檢查、考評等體制導致作為課堂主體的教師沒有太多的自由發揮的余地。然而像標志設計這樣的課程,課堂內教學顯然無法滿足需求,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課堂之外的教學才是標志設計學習的重要場所。
三、標志設計課程中的“雙堂”教學模式探索
所謂“雙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將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即“第一課堂”以教師的“教”為主,課外教學即“第二課堂”以學生的自主“學”為主。“雙堂”教學模式在標志設計課程教學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課前準備階段,通過“第二課堂”完成基礎知識的積累
任何課程的學習都應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標志設計課程的學習更應突出平時的點滴積累。大多數學生們在上標志設計課程之前,對標志設計的認識和積累幾乎為零。筆者從事標志設計課程教學十多年,做過很多次標志設計認識和積累的測試。課程的第一節課導入部分叫三個同學到黑板上來,要求分別畫出中國移動、中國郵政和中國鐵路的標志。這三個標志都是同學們十分熟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按理說應該能畫出來,然而實際每次測試的結果都讓人十分失望,幾乎每次都是三個零分。這說明同學們對標志設計的基礎很是薄弱,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標志印象模糊,更談不上有較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因此,想要學好標志設計課程,光靠課堂教學遠遠不夠,需要多種途徑開辟第二課堂來完成基礎知識的積累。例如,上課的第一天就給學生布置一個家庭作業,要求學生通過上網每天下載100個優秀標志圖片,并認真分析和研究這些標志的內涵和特征。學生們對這個看似工作量很巨大的課后作業很頭疼,其實完成起來并不難,因為現在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源十分豐富,每天下載100個標志并非難事,難的是理解和掌握這100個標志。通過長時間的不斷積累,學生們對標志設計逐步會產生自己的認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養成在課堂外學習、在生活中學習的“第二課堂”學習習慣。
(二)課程教學階段,“雙堂施教”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標志設計課程教學主要分為理論教學和課程作業設計兩個部分,采用“雙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理論教學部分主要依靠課堂教學即“第一課堂”教學來完成,課程作業設計部分則主要通過“第二課堂”的方式來完成。很多人認為標志設計就是巴掌大的一個圖形,很容易就能搞定的。其實不然,標志設計看是簡單,卻非常考驗一個人的對圖形圖案的綜合設計能力,正因為標志小,所以它對造型和創意的難度要求更大。教材上關于標志設計的創意思路、設計方法多有介紹,但是這些創意思路、設計方法等要用到實處卻不是難么簡單的事。
做設計創意是一件讓人十分頭疼的事情,沒有標準答案,創意靈感的激發不象做數學題一樣水到渠成,所以創作的過程中需要反復的冥思苦想和畫大量的草圖。標志設計這個創作的過程僅靠課堂教學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課后的“第二課堂”自主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種條件,上網查閱參考資料,創意構思和繪制草圖,作出一套有自己想法的標志設計作品來。是標志設計課程教學里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即“第一課堂”主要是教師的“教”的過程,而這個課后的“第二課堂”創作作品則主要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學”的過程,能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雙堂教學”相結合,實現了“教”與“學”的完美統一。
(三)課后考核階段,“雙項考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課程的評價與考核標準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僅僅依靠短短的幾十個課時就要求學生掌握標志設計的技能是不現實的,我們考核的目標不能局限于一個課程作業的好壞,而應該對學生的學習和創作過程進行全面考核,重點考核學生對標志設計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法的掌握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教學的最終目標。以往的標志設計課程考核只注重設計作業的結果的優劣,不是很全面。“雙項考核”采用標志設計作業考核加課外設計過程考核相結合,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結語
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僅是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改善就可以了。教學改革要從教學理念入手,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技能為目標,結合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對教學管理體制、教學內容和手段等全方面進行改革,才能取得改革的成效。
【參考文獻】
[1]胡蓉.工作室模式下標志設計教學改革初探[J].裝飾,2012(10).
[2]梁玲琳.藝術設計專業第二課堂構建與實踐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1(07).
[3]陳寶菁.試論標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新路徑[J].科技視界,2016(08).
作者簡介:文喜華,男,邵陽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