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軍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7-000-02
摘 要 傳統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已自成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體系,同時具豐富的哲學思想、醫學知識、道德和禮儀準則。中小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競爭中的主力軍,能使我國的文化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在中小學應豐富傳統武術的教學內容,加強師資培養和引進,從多方面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
關鍵詞 傳統武術 傳統文化 中小學 教學 傳承
一、傳統武術與傳統文化概述
傳統武術是指,在農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發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練習為有機活動內容,以家傳或師徒傳承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擊能力為主體價值,注重體用兼備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活動[1]。傳統武術有著長期流傳、深受傳統文化熏陶、形式多樣、作用顯著的特點。傳統文化是指由于文明演變而形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與民族風貌的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經過長期的發展所形成的代表自己該民族特色的總體表征。我國傳統文化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演化,具有世代相傳、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點。
二、傳統武術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
(一)傳統武術自成文化體系
傳統武術本身形成了一種完整的文化體系,滲透著中國古代哲學、美學、倫理學、兵法學和中醫學的內容。觀念方面,傳統武術講究仁愛、和諧、禮義、信勇的武德,這種超越武術技術本身的意識是傳統武術博大精深的淵源所在。制度方面,各門派有不同的武術技能和規則,這些武術規則制度也是傳統武術文化的一部分。器物方面,常用十八般武藝的武器在造型、器材、使用方法各有差異,極大地豐富了傳統武術文化內容。無論是武器知識,還是武術思想、特色招式、武術理論,都是中國傳統武術智慧和經驗的總結,是富有中國特色的武術文化知識。
(二)豐富的哲學思想。
傳統武術不僅講究形體規范,也十分注重精神與形體的統一,追求內外合一,體現了哲學的整體觀。太極拳是中華武術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拳種,它能流傳于國內外長盛不衰,與其深厚的哲學思想淵源有關[2]。太極拳中有許多屬于陰陽變化的表現。五行本來是中國古代思想家用來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3],在形意拳則充分利用了其相生相克的辯證理論。“道”是傳統武術最根本的拳理,“氣”在傳統武術中被視為原力,道與氣的理論是中國古代哲學本體論的主要思想,是傳統武術的重要哲學淵源。
(三)規范的道德及行為準則。
武德深受儒家倫理的影響,以“仁”和“愛”為核心倫理體系,是中國傳統武術倫理觀的核心,從言行、傳承各方面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從禮儀上來說,傳統禮儀文化也滲透在傳統武術中,武術禮儀是習武者最基本的行為道德規范,講究禮尚往來,推崇君子之禮,形成了習武之人特有的禮儀規范。
(四)豐富的中醫學知識。
傳統武術和傳統中醫很早就有著共同的理論淵源,認為人體生理功能與自然環境高度統一、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精神活動與身體機能密不可分。通過肌肉骨骼等的鍛煉來達到培養精神、調理氣血的“內外兼修”,幾乎是中國傳統武術所有拳種流派的宗旨。
三、中小學傳承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一)弘揚我國傳統文化
傳統武術是我國的四大國粹之一,可見傳統武術在傳承傳統文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化具有繼承性,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都不可能中斷自己文化發展的歷史[4],我國的傳統文化更是經過五千年歷史逐漸積淀的結果,它在人民群眾的頭腦中已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對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提高國家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
中小學生有承擔起傳承我國優秀文化的義務和責任,只有通過學校對中小學生加強傳統文化基礎教育,才能更好地促進中國特色的文化軟實力的發展,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6]。也只有將武術置于學校通過青少年進行傳承,才能更好的履行武術弘揚民族精神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7]。
(二)有利于傳統武術的發展
競技武術以培養運動員為主要目的,并不適合普通中小學生的習練。傳統武術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習練中要求腳步穩固,并沒有嚴格的規定動作的角度、幅度,更適合中小學生練習,不會違背傳統武術的習練原則,也有利于學生在學武初期學好武術。在中小學校開展傳統武術課程,既開創了傳統武術發展的一個新途徑,又有利于傳統武術的傳播與普及[8],與競技武術并不沖突,還可以做到“傳統”與“競技”協同發展。
四、中小學傳統武術教學傳承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豐富傳統武術教學內容
傳統武術的教學內容,應該選擇在當地盛行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拳種,結合各地特色選擇某一拳種[9],再以該拳種的初級、中級、高級套路作為中小學不同學段的教學內容。根據中小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對傳統武術基本功的積累原則,應該以各傳統套路中姿勢舒展動作簡單的初級套路為主。此外,傳統武術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增加一些功法運動,如“靜功”“柔功”。由于傳統武術的攻防含義十分豐富,還應在套路教學時,穿插教授一些實用的攻防動作內容。
(二)培養和引進傳統武術專業人才
傳統武術進入學校的關鍵是武術師資建設的問題,中小學校可以采取培養和引進傳統武術專業人才兩條路同時走的策略。武術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也要加強對武術文化知識的研究和探討。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體育教師進行短期培訓,讓體育教師承擔傳統武術課程。
(三)要著重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
首先需要從教學理念上進行調整,把尚武崇德、修身養性等武德觀念體現出來,使中國傳統武術所蘊含的、所強調的文化思想加以強調。其次要在傳統武術教學中營造文化氛圍,以文化態度來對待傳統武術。可以邀請專家講授專題課程,觀看傳統武術有關的影視作品,探討其中武術的文化意味,鼓勵學生對武術的內在文化進行深入理解。再次將傳統文化考察納入評價評價體系,文化教育成果的評價才能更加真實全面。
五、結論
文化性是傳統武術的基本屬性,傳統文化是傳統武術之魂。中小學開展傳統武術教學,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在教學時選擇豐富多彩的實用性趣味性強的教學內容,要多方面開發傳統武術教學人力資源。要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武術教學過程中,回歸傳統武術的文化本色。
參考文獻:
[1] 周良偉.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概論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劉俊卿,田林.論太極拳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促進[J].陰山學刊.2013(2):74.
[3] 賈亮,黎桂華.武術傳統文化與實用套路解析[M].北京.商務出版社.2018:28.
[4] 侯平.立足文化現狀構建先進文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12):460.
[5] 郭玉成.傳統武術在當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院.2008(2):52.
[6] 張澤靜.寓中國傳統文化于中學語文教學之中[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4.
[7] 金濤,韓政.體育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傳統武術發展之路[J].中華武術研究.2012(12):41.
[8] 昝金波.齊魯傳統武術分布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學.2011.
[9] 趙光圣.我國學校武術教育現狀困境與改革路徑選擇[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