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香
摘 要 教學反思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幼兒教師有效提升教育活動質量,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和自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本研究以我園園本節日活動為契機,收集了幼兒園十七位教師園本節日活動的反思并對其進行質量分析。關鍵詞 教學反思 問題 策略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5-0134-02一、我園教師教學反思存在的問題(一)從教學反思的形式上看1.反思格式比較單一反觀我們的現實不難發現:眾多教師寫出的教學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轍,即“不足之處——獲得啟示——怎樣運用”,何其精辟凝練!這種格式的套用無疑是不利于教學反思的推進與發展。2.反思流于形式在教學實踐中存在這樣的傾向:不少教師把寫教學反思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是在浪費時間,往往為了應付學校檢查才勉強應付完成。這樣,教學反思的撰寫就成了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學反思的實際價值根本沒有得到切實的體現。(二)從教學反思的內容上看1.反思內容不全面不深刻翻閱眾多的反思案例,不難發現,老師們的反思都是不夠全面的,十七篇反思有十五篇缺少對活動目標、幼兒學習狀況的反思,十七篇反思都沒有對再教活動進行反思。在對其它內容的反思上也是多為蜻蜓點水,一帶而過,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給人的感覺很是空泛。2.反思零散而不系統教學反思在內容方面比較分散、零碎,缺乏系統性。一些老師常常是這次反思某一個問題,下次反思就換成了另一個問題,結果是每個問題都是泛泛而談。反思的效果并不是很明顯,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也微乎其微。3.反思重教師而輕幼兒教學反思所表現出的另一個傾向是:反思的著眼點多集中在“教師怎樣教”這一層面,對“幼兒的學”進行反思的并不多見,而這種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畢竟,教師的教最終應以幼兒的學習發展為宗旨和歸宿。因此,進行教學反思,就應該包括“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4.反思多敘事而少分析存在于教學反思中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反思往往充斥著很大篇幅的教學設計的描述,而透徹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則較為欠缺,對應反思的核心內容往往是簡單的一筆代過。5.缺少對教學細節的設計和處理的反思教學細節的設計和處理是一堂教學活動成敗的關鍵,對活動中細節的反思是反思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的反思對教師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縱觀我們十七位老師的反思都沒有反思教學活動的細節,相反對教學過程的敘述較多。二、提高我園教師教學反思質量的策略(一)教師要不斷的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師教學反思的能力是教師提高反思有效性的關鍵因素,一般認為教學反思能力包括以下要素:一是自我監控能力,就是對自我的觀察、判斷、評價、設計的能力;二是教學監控能力,就是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和過程進行計劃、安排、評價、反饋、調節的能力。因此,提高教學反思能力需要教師了解教學反思的本質,熟悉教學反思過程,掌握教學反思方法與技巧。教師應該適時閱讀和了解相關反思的知識,并不斷的內化,最后科學、有效地應用到教師的反思中,使教學反思成為有效的教學反思。(二)以積極的態度進行反思我園教師應該轉變教學反思的態度,深刻地認識到反思的意義和價值,而不應該是為了完成幼兒園的任務,為反思而反思,這些反思只能是濫竽充數,其有效性可想而知。教師應該以積極的情感自發的進行教學反思,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反思中的主體性作用。。(三)幼兒園應完善教學反思制度我園對教師的反思有一定的制度管理:教齡在五年以下的教師一周一次反思,教齡在五年以上的教師一個月一次反思,到了學期末要上交。但是這樣的管理收效不大。教師在目前反思制度下所做的反思僅僅只是為了完成任務,這樣的反思做的再多都永遠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所以要提高教師的反思水平,幼兒園還應該完善反思制度。比如對教師的反思進行質量的分析,然后進行優劣的評比,而且納入年終的考核。這樣雖然同是在制度之下的反思,但反思的質量會有質的提高。(四)幼兒園應該為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和平臺,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關于對教學反思的學習,我園由級組長專門的給一線教師做過培訓,日常的研討過程中也研討過,但還遠遠不夠。我園還應該加大提高教師教學反思的力度,形式和方法可以多樣性,比如做反思的課題研究、請專家做專題講座、教師做經驗交流、外出學習、園內有經驗的教師和領導對教師的教學反思做相應的指導等等。這些方法都是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學反思有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