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秀敏

(山西省運城市稷山中學)
摘 要:《鳥啼》是蘇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必修二“珍愛生命”專題“生命之歌”板塊中的一篇散文。英國作家勞倫斯通過嚴冬即逝、春天來臨之際“鳥啼”的描寫,表達了對“生”與“死”的感悟,給我們以啟示。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珍愛生命、頑強生活的高貴品格。
關鍵詞:課堂實錄;向死而生;珍愛生命;教學反思
一、《鳥啼》課堂實錄
(一)教學目標
1.分析文中關于“鳥啼”的描寫,并體會其中所蘊涵的生命活力。
2.領悟勞倫斯對“生”與“死”的思考和對生命神奇的由衷贊美。
3.培養珍愛生命、頑強生活的高貴品格。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領悟作者對“生”與“死”的思考。
2.理解“向死而生”的內涵。
(三)教學方法
欣賞品味法、合作探究法、自讀感悟法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師:上課前,我們聽一段音樂。好不好?
生:好。
(師播放《班得瑞》鳥啼音樂)
師:你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覺?
生:鳥叫聲。輕快、清脆。
師:你腦中會浮現什么畫面?
學生各抒己見
師:空靈的鳥啼,與幽雅相伴,與美好相隨,鳥鳴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給人許多深刻的啟示。
請同學們想想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哪些關于鳥啼的詩句。
生: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師:鳥啼不僅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給人許多深刻的啟示,同樣在外國文學中,也給人諸多啟示。今天我們走進英國作家勞倫斯的《鳥啼》,看看這里鳥兒又是如何鳴唱,給人以什么啟迪的呢。
2.分析文中關于“鳥啼”的描寫,并概括鳥啼的特點
師:初讀課文,大家說一說文中哪幾段是具體描寫鳥啼的,請找出具體句子。請同學們先自己研讀課文,寫出答案,然后再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生:派代表上講臺,板書小組交流的結果。之后,小組出代表對板書進行講解(教師進行適時的指導)。
生:鴿子開始不間斷地緩慢而笨拙地發出咕咕的叫聲,顯得吃力。
開始傳出野鳥微弱的啼鳴
隱約而清越 含糊,若斷若續……
(教師將準確答案展示在多媒體上。明確鳥啼的特點: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師:鳥啼聲同學們把握得很準確,鳥啼的特點大家概括地稍微差一點點,以后多加訓練,相信一定可以概括得更好。
3.分析“鳥啼”引發勞倫斯怎樣的思考
師:剛才我們探討了鳥啼的特點,那么“鳥啼”引發了勞倫斯怎樣的思考,他從中獲得哪些感悟?請同學們自讀感悟課文,劃出里面的相關語句。(師抽查學生回答)
生:6-9。世界不能選擇,春天不能抑制,生命的力量不可阻擋。
10-11。我們最深處真正的自我是像春天一樣充滿生機活力。
12-15。生命和死亡完全不相容。死去的就讓他死去吧,就如向死而生的鳥兒一樣。
4.探討“向死而生”的內涵
師:請同學們談談對“向死而生”的理解
生:明白了生與死的關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對死亡,積極地生活。
承認死亡、直面死亡,生因死的襯托更顯珍貴。
直面挫折,迎難而上,生命因你我的努力而精彩。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希望大家在遇到挫折時能夠積極地面對。
生——生命的力量是不可阻擋的,生命的沖動是無法遏制的。
死——不必畏懼死亡和痛苦,我們要坦然面對死亡。
生和死——生與死全不相容,二者不可兼得,但生又孕育著死,死又孕育著生;“我們要像鳥兒那樣向死而生”。這是作者對生和死的一種關心,一種思考,在生和死之間,作者認為最積極的態度就應該是向死而生。那么,向死而生就真正只有這些鳥兒們嗎?
生:(思考)不只是,還有革命烈士……
師:其實,大自然中也有很多,例如:石縫中的小草,懸崖峭壁中的小樹,烈火中的螞蟻,另外,殘奧會上的健兒們,史鐵生、司馬遷、貝多芬、朗朗等等。(多媒體展示這些圖片)
師:我們的人生有春天,但是我們的人生更會有冬天,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冬季時,請千萬記住: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結束語)
5.布置作業
請以“珍愛生命”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二、《鳥啼》教學反思
《鳥啼》是英國作家勞倫斯通過描寫嚴冬消逝,冬天來臨之際鳥兒的啼鳴,表達對生與死的思考和對神奇生命的由衷贊美,告訴人們應該像鳥兒一樣面對嚴冬,面對死亡,不沉淪,勇敢地面對,頑強地抗爭,像鳥兒那樣“向死而生”。本篇文章集情、景、理于一身,對學生的理解和教師的教學帶來極大的挑戰。
為了避免課堂的枯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首先,我采用了課件教學,利用音頻設置情景,讓學生在空靈優雅的鳥啼聲中進入課堂,使他們對本節課充滿期待。同時,課件中畫面色彩的美感給他們以視覺沖擊,也能使學生對老師設置的問題及答案一目了然,很好地節省了時間。其次,我采用了圖表的形式。通過圖表展示,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深入文本、理解文本,還能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另外,自讀感悟的方法,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欣賞能力,很好地詮釋“向死而生”的內涵,這是這節課我沒想到的。
任何一節課都是有缺陷的,不夠完美的,這也讓我們的教學有了提升的空間、發展的方向。總而言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將不懈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劉正旭.《鳥啼》的教學設計和反思[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1).
[2]顧樂波,褚樹榮.《鳥啼》課例賞鑒[J].語文教學通訊,2012(Z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