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摘 要:自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小學各科的教學過程中越來越注重興趣教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想保證教學的效率光有好的教學方法是不行的,首先還要做到學生對自己的課程內容感興趣。今天我們就小學語文的教學來進行一下探討,看看教師應該如何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利用好的教學方式來提升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教學;如何進行
一、尊重學生,創建和諧自主的教學氛圍
很多教師和家長往往忽略的一個情況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教師習慣于要求甚至呵斥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久而久之,學生的反感情緒會越來越激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想吸引學生的興趣并提升教學效率的話,首先就要做到尊重學生,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在進行古詩詞的教學時,我們以《靜夜思》為例,教師往往采取的教學模式是念一句古詩然后翻譯出來讓學生記下來,課堂的氛圍沉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因此教師可以改善教學形式,以學生為主體來吸引學生的興趣,例如“床前明月光”這一句,教師可以詢問學生這一句是什么意思,學生初次接觸古詩可能翻譯得并不正確,但是這種形式能夠開發學生的思維,同時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的重要性,從而投入學習過程中。尊重學生是吸引學生興趣并創建良好的教學氛圍的首要任務,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聽取學生的想法并針對問題與學生展開平等對話,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更高,教學的效率才能提升。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興趣與方法相結合
近幾年來信息技術在我們國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運用,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模式和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吸引學生的興趣,等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之后再利用多媒體來提升教學的效率。創設教學的情境也是很好的方法之一,以《桂林山水》的教學為例,這篇課文的文字比較優美,如果學生能夠認真學習,對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風景類的寫作能力都有所幫助,那么教師如何利用多媒體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呢?首先,教師可以提前從網絡上搜集一些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在進行“山”的教學時,通過圖片讓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特;在進行“水”的教學時,也可以利用圖片來展示水的柔美。這樣學生面對的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在欣賞風景的同時來學習風景的文字描述,這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這種形式來提升教學的效率,讓學生一邊進行圖片欣賞一邊對風景進行描述,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的語言與課文中的語言進行對比,指出課文描述中運用了哪些手法,用這些手法的優點在哪里,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三、游戲化教學,吸引興趣、激發潛能
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來講對課堂規矩并不“感冒”,如果教師講的內容他們覺得沒有意思,那么很有可能這一節課他都聽不下去。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充分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改變并優化教學的形式。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多的是渴望教師的表揚,相對教學而言,他們也更喜歡去做各種小游戲,因此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能提升教學的效率,可以采取游戲化的教學模式。如,在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時,教師可以開展一個“識字大比拼”的游戲來檢驗學生近期的學習成果,教師隨機寫出20個最近學習的生字做成展示牌,隨機抽取一張牌讓學生看,看看哪個學生最先舉手并能準確說出這個字的讀音,最終回答對得最多的學生獎勵五朵小紅花。小學階段的學生對這種游戲的模式更感興趣,而且他們爭強好勝的心理也比較強,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形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四、有效對課本進行改編
有效對課本進行改編的意思并不是教師要去改變教學的內容,而是可以把課本知識的教學改成學生更喜歡的方式。以小學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為例,教師可以把這篇課文改成一部話劇,讓學生自愿報名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然后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來進行話劇表演,每個學生都可以進行自由發揮對自己的臺詞進行增減。這種教學的形式能夠使課堂一下子“活”起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能夠大大提升,當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升之后,教師的教學相對也就變得更容易了一些。因此從這一方面來看,教師可以適當地對要教學的內容進行改編,改編成學生更喜歡的形式,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為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總之,我們常說“興趣能夠左右一個人的行為”,只有當你對一件事情充滿興趣的時候,你才能夠做到全情投入。小學語文知識的教學也是如此,教師要想讓小學生全情投入學習中,吸引學生的興趣是首要原則。今天我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把學生的興趣與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做了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常麗華.興趣為先,導入先行:淺談小學語文的課堂導入藝術[J].教師,2016(21):38.
[2]江小莉.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應用[J].小作家選刊,20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