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美嬌
摘 要: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使學校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課程的教育背景下,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都在面臨新的改革與創新。作為當今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唯有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教學工作才能跟上時代的要求,取得有效的教學成果。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文化素質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語文學習能力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是學生學習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得到教師的重視。新課程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規范和要求,我們要認識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展開語文教學活動,使當前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取得新的突破。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提升的同時,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發展,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重視教學管理,不斷調整教學策略,豐富課堂管理手段,關注學生個人素質的發展,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言文化素養,為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日常的教學經驗,結合對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方式所做的探索,在此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重視教學管理,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重視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科教學管理,課堂環境建設缺乏一定的方向。新課程主張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教學模式,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活動的根本宗旨,使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做學習的主人。小學生處在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學習自制力不夠,需要教師的督促,我們要給予他們及時的關注,用溫情的話語和慈愛的眼神去感染學生,提高他們的課堂注意力。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在教學管理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氛圍濃厚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培養學習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二、尊重學生主體,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主張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本,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課堂表現,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踴躍參與思考討論,為每一位學生提供足夠的課堂發言機會,在學生發言時,教師應當認真傾聽,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思想成果,使學生感受到課堂教學的公平性,建立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受到限制,語文學科是一門很靈活的學科,僵化的教學方式只會使學生成為學習機器,長期下去,不利于學生學科態度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會得到提升,師生之間才有平等的對話交流機會,從而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也為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開展提供先決條件。
三、注重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有關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加上小學語文學科的知識結構單一,教材內容枯燥,難免會使小學生分散課堂注意力,失去語文學習興趣。教師要想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轉變教學策略,使教學方式適應小學階段學生的發展要求。新課程主張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學習中,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培養語言文化素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科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將繞口令、故事、小游戲引入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娛樂的同時,與學生一起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使學生間的交流溝通能力得到鍛煉。對于語文學科中的探究性問題,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展開小組討論。學習不是一項機械運動,而是思想與思想的碰撞,只有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才會在不斷探索與發現中感悟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教學效率不斷得到提升。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端正自己的態度,積極學習新課程教育理念,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改革創新固有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學策略,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有針對性展開教育教學工作,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也為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有利的條件,使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取得實效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金翎.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曹利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3]趙素媚.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的問診與矯治[J].小學語文教學,201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