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濤
摘 要:初中體育是初中階段一門基礎的學科,它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培養自主鍛煉意識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初中體育教學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而田徑教學又是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對田徑教學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呢?很顯然,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新的要求,而趣味田徑則側重于教師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就“引入趣味田徑,提升初中體育教學質量”這個話題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關鍵詞:初中體育;新課改;趣味田徑;應用策略
一、初中體育
初中體育是初中階段一門基礎的學科,不但可以增長學生體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今天,僅僅靠文化成績好是遠遠不夠的,而體育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之一也被逐漸地重視起來。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初中體育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新課改強調學生是課堂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旨在通過體育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田徑教學又是初中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對田徑的興趣是擺在每位體育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接下來我們就了解一下“趣味田徑”。
二、趣味田徑
所謂的趣味田徑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使田徑教學變得有趣,主要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及身體特點,利用運動游戲的趣味性特點來吸引更多的學生進行田徑鍛煉,一般包含走、跑、跳、投四大類。
趣味田徑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趣味田徑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趣味田徑有利于學生掌握動作要領,提高課堂效率。
三、趣味田徑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1.新奇引趣
在傳統的田徑教學中,往往都是教師告訴學生動作要領,然后邊做示范邊讓學生跟著做,然后讓學生反復練習,整節課下來,學生會覺得特別枯燥乏味,因此,學習興趣不高,而新課改則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顯然,教師只有改變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如果學生對某件事情產生好奇心,才會有興趣,才會不斷地去研究,然后,想盡方法去解決這件事情直到把事情搞清楚。
以學習“百米接力賽”為例,如果教師只單純地讓四個同學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然后一個同學跑完后接著讓另一個同學跑下一棒,學生會覺得很單調,興致不高,而如果這時教師在操場上設置障礙物(10個高度不同的跨欄),每一個學生只有順利跳過這10個跨欄才能把接力棒傳給下一個同學,這時學生會覺得特別新奇,想方設法地去跨過一個比一個高的跨欄,在通過跨欄的過程中,不但能熟練地掌握動作要領,而且每個同學的興趣特別高,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2.競賽激趣
在傳統的田徑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太注重對學生進行考核,一節課上完了就直接下課,然后下一節課繼續新內容的教學,這種形式使一部分學生覺得體育課就是用來玩兒的,我學不學不重要,反正教師也不考核。而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都特別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利用學生爭強好勝、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等心理特點,經常采用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采用競賽的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和提高學生個人以及集體在體格、體能、心理及運動能力等方面的潛力,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以“三級跳”為例,在學生掌握了跳遠的基本要領后,讓學生自由練習幾分鐘,然后讓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每個同學跳的遠度都記錄下來,然后看看哪個小組成員平均數最高,哪個小組就獲勝,學生在比賽中都表現得非常積極,都在不斷地超越自己,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游戲添趣
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僅僅學習簡單的動作要領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能熟練地掌握并靈活地運用這些動作技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玩樂形式,寓動作要領及動作技能于游戲中,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技能、鍛煉身體,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以“投標槍”為例,剛開始學生學習熱情非常高,但是沒過幾分鐘,學生就沒了興趣,這時我把學生按他們掌握的情況分成兩個實力相當的小組,然后兩個小組成員分別站在相同的起點,由每個同學投完之后迅速跑到自己所投的位置,然后看哪組成員完成得快,投得遠,最后兩組交換場地和器材,學生練習起來興趣盎然。利用游戲的形式,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田徑教學是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從“新奇引趣,競賽激趣以及游戲添趣三個方面具體論述了趣味田徑在初中體育教學的應用,希望我的論述能為體育教學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焦現偉.將趣味田徑引入初中體育課的實驗研究及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