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艷
摘 要:詞匯的積累和運用是小學語文課標中的基本目標,并且是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詞匯的積累是今后閱讀學習的基礎,也是寫作以及語言發展的載體。所以詞匯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沒有良好的詞匯積累和理解,對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以及理解能力的發展都是不利的。主要探討了小學語文詞匯教學的重要性以及教學方法,來讓更多的教師對于詞匯教學產生更多的重視。
關鍵詞:詞匯教學;小學語文教學;語感;寫作靈感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對學生詞匯的積累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如果學生達不到大綱的要求,語文成績自然是不夠理想的。并且進入了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如果詞匯積累量不夠,寫作文就成了一個難題,因為沒有詞匯的積累導致表達和書寫都會有一些障礙。很多學生的寫作水平一直停滯不前,有一部分原因是詞匯的積累和運用存在欠缺。長時間的詞匯缺乏會導致學生的理解能力差,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成績,比如理解不了數學應用題已知條件的意思。詞匯教學的重要性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良好語感的形成與理解能力的提升
很多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做閱讀題的時候通常會有一些不理解題意,或者是經常出現對文章主旨把握不清楚的現象,學生也都知道自己之所以總是閱讀題丟分多,是因為理解能力不夠好,但其實這和語感也有很大關系。自身的閱讀量和詞匯積累薄弱,導致理解和語感都有很大的問題。語感是在知識的積累和運用中形成的,很多學生在最基礎的詞匯上都沒有一個好的基礎,又何談語感的形成呢?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對詞匯的積累足夠地重視。
在小學低年級時,教師經常會給學生布置摘抄好詞好句的作業,高年級的教師一般只是會強調一下,讓學生自己平時摘抄一下好詞好句,并不會做過多的強調,也不會去檢查學生的積累成果。而很多被動學習的學生就會因為老師不強制性布置作業而偷懶,這就造成了一部分學生詞匯量的缺乏。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課文學習當中,注意讓學生自己體會文章中優美的詞匯和句子,并且可以讓學生說出可以替換這個詞語的詞匯,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只有經過不斷地記憶和運用才能讓學生的語感得到加強。詞匯的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持續積累的過程,不能夠一蹴而就的。所以在教學當中教師也應該對學生進行長期的監督和指導,讓學生形成這種持續積累詞匯的習慣,才是最重要的。一個良好的習慣形成需要二十一天,一個不好的習慣只要做一次就會養成,因此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的教導也必須持之以恒。
二、寫作靈感的產生與詞匯的精準運用
從小學開始,作文一直都是很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頭疼的問題,很多學生都會說:“老師,我不知道寫什么啊?要求那么多字數哪能寫得完啊?”尤其是現在受快餐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學生也不再喜歡看書,只喜歡看一些簡短的文章,對長篇的文章有抵觸情緒。詞匯沒得到積累,閱讀量也沒有提升,就造成了寫作困難。小學語文寫作在大綱中的要求就是讓學生能夠清楚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者親身經歷的人或事物的感受,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讓學生去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卻忽略了學生詞匯量不足的問題。比如學生一同去春游,但是有的同學卻能詳細描寫出花朵的美麗、小草的生氣勃勃,有的學生可能想到的只是單純的事物,在描寫花的時候也只能用鮮艷這種詞語,而并不能具體描繪出其他景象,這就是詞匯的匱乏造成的。
詞匯量的不同就造成了學生寫作是否能夠具體描述一個事物。教師在講寫作時,一定要強調閱讀積累的重要性,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積累詞匯,也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關于詞匯的比賽活動。比如成語接龍,同義詞替換,近義詞替換,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參與,為第一名的小組發取一些小禮品,來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當然,教師、家長都應該監督學生不去讀一些對身心健康成長沒有意義的書籍,多去向學生推薦一些有利于身心發展的書籍。
總而言之,詞匯量是語文學習的開始,小學語文是之后語文學習的積淀,而小學語文詞匯的積累就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詞匯的教學和學習都是看似簡單,但其實要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詞匯積累的重要性并且做到持之以恒,使得學生從被動地積累詞匯到積極地學習詞匯的運用,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教學當中傾注大量的心血,要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詞匯學習習慣和方法。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心愿。
參考文獻:
[1]劉新軍,王北廣,洪元光.詞匯積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6:67-68.
[2]秦曉麗.小學語文詞匯的積累和運用[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1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