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霞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春風已經吹遍了校園,小組合作作為重要教學改革成果之一,為數學課堂賦予了新的內涵。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分數的意義教學為例,探析了小學數學課堂實行小組合作教學的具體模式。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數學;人教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當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實行小組合作教學,有助于學生共同發展,是對數學課程標準的一次呼應,有助于增強教學活力,提高教學品質。
一、因人制宜,科學劃分小組
劃分小組是小組合作教學的第一步,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能否科學劃分學習小組,將直接影響小組合作學習質量。合作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小組的劃分應當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不同小組之間整體水平旗鼓相當,同一小組之間水平呈現梯級排列。小組人數4~6人為宜,同一小組之內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比例大約維持在1∶2∶1,具體可以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適當進行調整。小組成員確定之后,每一小組之內應當選出組長、記錄員、觀察員和發言人,以便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保證合作學習質量。在劃分小組階段尤其應當注意的問題在于,數學水平是小組劃分的重要依據,但是確定各組成員之前,教師還要與學生有效溝通,了解學生分組意愿,以盡量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為宜。如果學生不愿意被劃分到該組,教師一定要做好思想工作,了解相關原因,千萬不能以命令的口吻強制要求學生,那樣不僅無法實現共同發展,反而會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二、圍繞問題,展開討論交流
討論交流是小組合作教學的第二個環節,也是精華環節。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小組合作教學是否取得成功,與討論交流活動的開展息息相關。正式進行討論交流之前,教師應當考慮小學生數學認知水平和合作學習經驗有限這一現實問題,主動承擔起學習引路人角色,為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指明方向。具體包括:制定小組合作學習任務,了解學生討論交流情況,適時提供學習幫助等。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第一個關鍵內容,理解分數的意義奠定了真分數與假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等內容學習的基礎。在對這一知識點進行正式教學之前,考慮到學生三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因此筆者設計了小組合作探究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正式上課之前,筆者在課件上出示如下問題:(1)回顧三年級分數知識,說出已經學習過的內容;(2)分數各部分名稱是什么?結合一個分數例子說明;(3)分數的表示方法有哪些;(4)把一塊蛋糕平均分給兩位同學,每人分得的蛋糕個數怎么樣表示?以上四個問題難度依次遞增,筆者要求學生按照之前劃分好的6人小組合作討論,比一比哪一小組最先找到正確答案。在競爭意識的積極推動下,各小組不甘落于人后,紛紛展開積極探討,課堂氣氛熱火朝天。不一會兒,陸陸續續有小組舉手回答問題。每當發言人表明觀點,筆者先不急著對小組合作討論答案進行評價,而是請其余正在聽課的學生進行評價補充,這樣一來,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合作討論之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之間加強了交流與互動,數學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與此同時,回顧舊知識、導入新知識的教學目標順利達成,此后再實施相關教學活動學生明顯配合得多了。
三、教學反思,增強合作品質
教學反思是課堂教學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對于增強教學效果、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具有現實意義。小組合作教學強調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但是這絕對不意味著教師課堂主導地位的喪失。每一次小組合作教學結束之后,教師應當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總結教學得失之處,以便在下次課堂教學活動之中改正。
分數的意義小組合作教學活動結束之后,通過觀察電子白板設備錄制的教學視頻,筆者發現請學生互相點評這一環節設計得尤為巧妙,每當有人回答問題,其余學生全部聚精會神,想要了解自己的答案與其他組有什么異同,有效集中了注意力。但是另一方面,筆者同樣發現,由于課堂缺乏有效監控,個別學生將討論交流環節當作說閑話的時間,不認真參與交流,今后需要在課堂實踐中對這一問題引起重視。
加強對小學數學小組合作的教學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在紛繁復雜的數學知識之間形成結構體系,促進共同發展。除了本文提到的小組合作法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有效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應當提高對這方面課題研究的認識,探索更多更具借鑒意義的教學方法,促進數學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凌文根.小組合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07,4(9):123-125.
[2]林巧.論小組合作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運用[J].教育界,2016,7(1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