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霞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學生的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今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需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情境教學法,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突破,在新時期小學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課堂;創設方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以實際教學內容、目標及學生實際情況為依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引入所創設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感覺置身其中,使得課本知識更加生活化,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進而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數學是一門系統性、抽象性的學科,并非獨立于情境之外的數字和符號,教師要想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些數學知識,巧妙地運用情境教學法是實現這一教學目的的新途徑。
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摒棄了傳統教學的方式,開展了積極的動態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對相應教學情境的創設,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的學習環境中,對于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并且這種教學方式還能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經過筆者的實踐和研究,發現情境教學中通過將情和境有效結合,并且在相應的教學情境中有效實施相關教學活動,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完善有著很大幫助。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將對小學數學教學情境課堂的創設方式進行詳細研究,希望對今后我國小學教育的發展起到更大的幫助。
一、游戲性教學情境的創設
小學生的一大特點就是好玩,喜歡游戲,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其年齡特征,創設游戲性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
比如,在學習“找規律”一課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安排學生完成以下要求:用繩子將紅色和黃色的小太陽交替連接,并將其放在紙箱中,之后再讓學生過來進行猜測。教師可以在紙箱中隨便抽取太陽,學生通過實際猜測,就會發現,兩者存在十分明顯的交替作用,對學生掌握本節課數學知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對鼓勵學生進一步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將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
二、創設生活實踐情境
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是密切相連的,尤其是讓其認識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和生活緊密結合,注重課本知識與生活的溝通。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課堂教學和實際生活二者之間的聯系,可以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來創設生活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生活實踐來感悟和體驗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正方形與長方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身邊的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其對正方形和長方形有一定的認識,然后再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如果我們以一面80米的墻壁為一邊,用100米的鐵柵欄來建設一個小區的停車場,要求停車場的面積不能夠比800平方米小,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通過這種實際的生活案例,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能大大增強學生的參與興趣,在老師的指點之下最后成功解決了問題,這會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的實用性,體會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以及數學知識的無窮魅力。
三、創設競爭情境
如前所述,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同時好勝心也強。針對這種心理特點,數學教師可以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教學中,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互結合,創設競爭情境,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競爭環節,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大有裨益。
具體而言,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對課堂上每個小組的表現,如紀律、回答問題的踴躍度等,進行評比。在好勝心的驅使之下,各個小組的成員為了得到優秀,必然會在課堂上更加注重紀律,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地思考。在課后,教師對整節課各個小組的情況進行打分,然后對優秀的小組進行表揚或適當的物質獎勵,這會大大促進學生在下堂課中更加積極地學習,回答老師的問題,同時,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而這種競爭意識會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摒棄了傳統教學的方式,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完善有著很大幫助。因此通過本文的研究,希望對我國小學數學的教育工作起到更大的幫助作用,通過適當地創設教學情境,進一步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全會.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2013(8).
[2]朱淑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 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