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海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發展,教學觀念在發生著變化。游戲化教學模式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尤其是小學生,游戲化教學模式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將游戲化教學模式有效應用到教學中去,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果。主要探討游戲化教學模式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游戲化;數學教學;應用策略
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教學模式的優勢及其必要性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和能力,由此導致很多學生缺乏數學思維,這在農村小學數學中比較常見。農村學校開展數學教學有其獨特的優勢,一般來說,農村的孩子童年生活豐富多彩,掌握了多種游戲方式,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游戲化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的機會,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也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這種教學模式同時也符合數學學科實踐性和操作性強的特點,對于提高數學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游戲化教學的條件
首先,學校要具備硬件教學設備,如多媒體教學工具、微機教室等等。游戲化教學模式需要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設備是數學教學順利開展的支撐。如若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在線教育游戲,就需要人手一臺電腦。其次,教師和學生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如計算機操作能力、信息檢索能力等,這是教師利用多媒體軟件開展游戲化教學的基礎。因此,只有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才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進行有效的輔導。這就需要小學切實有效地開展計算機課程,幫助小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最后,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游戲化的教學,就需要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將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變為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游戲化教學模式應用于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途徑
游戲化教學模式應用于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以保證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開展。一是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提供實踐、思考的機會;二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實時監督,觀察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進而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三是教師在指導學生游戲的時候要本著適當、適時和適度的原則,充分發揮游戲化教學的作用。
(一)利用游戲導入新課
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將游戲化教學模式應用于農村小學數學中,就是將其貫穿于整個數學教學環節,很多時候,數學教學的導入環節都是回顧內容,游戲的引入能夠幫助學生將前后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進而讓學生構建出屬于自己的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能讓學生更快地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
(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入游戲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往往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很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特點,長期坐在教室內保持注意力集中是很難的,而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更加自由,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適時引入游戲,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互動,進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1.將日常生活引入數學游戲
熟悉的情景和事物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教學模式需要適當引入小學生常見的生活場景。比如,教師在講授關于平均數的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引入“摘水果”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在游戲中,學生可以層層闖關,不斷挑戰難度,解鎖更多的水果,學生也會興趣盎然。
2.從學生興趣出發,開展數學游戲
數學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教學模式,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所在,興趣是學生繼續學習的巨大動力。比如,在學習單位換算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單位換算問題和學生感興趣的《星球大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通過游戲學會單位轉換的方法。
(三)利用游戲檢驗教學效果
授課結束后,教師可利用一些簡單的游戲來考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在游戲環節的表現,能夠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能夠有針對性地鞏固學生還不熟悉的數學知識。比如,在低年級學生學習完二十以內的加減法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有關簡單算術的常見事例,以此來檢驗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情況。
(四)加強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培訓
農村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與城市教師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游戲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要想有效應用于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去,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專業素養。這就需要農村學校和相關部門加強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培訓。
游戲化教學模式和小學數學教學的結合充分發揮了兩者的優勢,不僅符合小學生的特點,也符合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趙艷梅.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
[2]楊文永.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9).
[3]宋明福.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模式探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