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梅+劉歆
摘要:英語教學亟待改革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如何突破多年不變的傳統教學模式,探求適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語言學習方法迫在眉睫。本文以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為例,從現狀、問題和語言學習本質尋求解決方法,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身心發展 語言本質 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5-0128-01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創建于1988年,其前身是“吉林國際語言文化學院”,2004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正式建立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是一所本科層次的民辦高等學校。2004年開始開展大學英語教學,至今經歷了13年的發展變遷。
一、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的公共課英語教師都是本省所屬院校畢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畢業則馬上入職,從事公共課的英語教學,所學專業都是語言學和英美文學,沒有經過跨學科培養,也沒有經過階段性上崗培訓。教師多數沒有進修過,知識層次局限在狹小范圍內。教師之間跨學院交流沒有,跨國界交流更沒有,所以思考問題的程度不夠深入,視野局限在本校的狹小空間范圍;教材沿用時間最長的就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精讀》,從2004年開始一直沿用至今,其中也使用過《大學體驗英語》《新視角大學英語》,但時間都不長;課程安排始終未變,每周四學時。教師授課多數是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形式,教師主講,學生被動地聽。期間也利用過多媒體,但為數不多;考試還是沿用傳統的紙質試卷形式,題型始終是讀、寫、譯。
二、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
教師思想固化,教學和科研積極性不強。教師在多年來固有模式的管理下,思想變得越來越僵化,缺少進取心,缺乏先進、前沿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引領;教材與現在的社會發展趨勢不接軌,不是太老套,就是太花哨,不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邏輯或者銜接性太差;課程設計過于單調,缺少吸引力;課時安排不合理,該多不增,該少不減,千篇一律地模式化教學不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網絡授課與多媒體教學淺嘗輒止,沒有把網絡和多媒體當成一種輔助工具來研究其真正的作用,英語教學不是基于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而是跟著潮流走;傳統的紙質試卷考試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效率低下,多年不變的考試方式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語言能力;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枯燥的講解方式亟待改變,教師上課變成了糾錯的過程。卡爾·羅杰斯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即“以人為中心的教學”。他指出“學生必須通過自由選擇成長起來,別人的選擇和過分控制只會削弱他的能力”。為了使“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獲得成功,羅杰斯強調必須注意四點:
第一,教師必須是“促進者”,而不是權威者。
第二,學生不是記誦或重復某位教師和權威的思想,然后在考試中還給教師。學生出于自己的思想、熱情和感覺,努力研究自己,重建自己的人格。
第三,教學并非是純粹的情感過程,而是包含了大量的對人格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理智內容。每個學生在課上、課后都在創造性地閱讀和思考,吸收有益的東西。
第四,為學生提供日益增多的自我指導機會,甚至期望學生去犯錯誤,而不能過分關心規則和一致性。如果剝奪了學生犯錯誤的權利,就會限制他們自由選擇的意愿。
總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就是要不操縱、不窒息學生,打破學生的依賴性,培養他們的獨立性與創造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語言教學愈加重視實際利益,追求實用主義原則成為語言教學過程中應付考試的法寶,甚至成為一種潮流,引起很多專家、學者的憂慮。種種社會危機導致英語語言教學淪為商業主義及職業主義的附庸,這樣的危機會使人喪失理性,影響社會道德根基。大學不要奴性教育,如果在語言訓練中,訓練的唯一目的是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話,那么這種訓練就是一種奴性化的訓練。如果教師精神上變得迷失與混亂,那么教育的根基就會蕩然無存。
三、應對策略及語言教學改革思考
引進非本省優秀大學畢業生來校任教,鼓勵并資助本校教師去名校或出國深造,邀請學科前沿專家來校講座;建立健全競爭機制,引導教師轉向、轉型; 全面調研教材的可行性,鼓勵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編寫適合本校學生課上和課下學習的一手材料;結合各學科的學習內容,在語言上適當加入與學科相關的術語及基礎詞匯學習,有效輔助學科教學;在全院開展問卷調查,探明學生真正的語言學習訴求,結合學科建設與學生興趣開展特色選修課;根據不同專業需要和學生的需求相應地增減課時,進行集中授課;改講解為主的枯燥教學方式為輔導式教學,以學生參與為主,教師提示為輔;協同課堂教學與線下輔導,指定專人負責跟蹤進展情況,并定期匯報;建立題庫,探索上機考試的可行性;加大考核分數比例,縮減考試時間和試題數量,改閉卷考試為開卷考試;多召集教師座談,激發教師思考語言教學的實質和目的。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少一些統一的要求,多一些個性化的培養,加強對學生個性差異的研究,注重學生個性品質的培養,才能真正實現教育先哲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參考文獻:
[1]單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2]陳成.淺析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趨勢[J].西江月,2013(10).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