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暉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包括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其中寫作教學是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既需要掌握一定的漢語言文字,也需要運用優美的語句和豐富的素材,對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文字功底和寫作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針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也提出了一定的改革策略,從而更好地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從轉變教學觀念、創設教學環境、豐富教學方法、轉變學習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寫作教學;改革策略;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主要是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具體的寫作主題,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寫作方法、選材構思、遣詞造句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篇優秀的文章。但是在實際的寫作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使學生逐漸感到寫作的枯燥;同時學生的素材積累不夠,對于寫作練習沒有充分的內容可寫,從而增加了學生對寫作教學的畏難情緒,這就使得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效率不高,所以本文主要是針對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問題采取合適的改革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挖掘寫作資源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老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新的寫作教學理念。首先是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循序漸進地教學。其次是高效備課,挖掘寫作資源。盡管語文教材是教學的依據,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積累寫作素材;也可以鼓勵學生去學校開放的圖書館進行閱讀,從課外書籍中挖掘寫作資源。例如,在學習《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時,對于這個主題的寫作教學,老師在教學開始為學生講解好寫作的要求,然后就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寫作,至于這個熟悉的人可以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或者同學、朋友,也可以是課外閱讀中的一個人物,還可以是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等,但是人物及其事跡必須是真實的,而不能憑空捏造。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的會寫自己周圍的與親人或者朋友有關的一件事,有的會寫人物傳記中自己喜歡的人物的一件事,從而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還充分挖掘了多種寫作資源,更好地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教學環境,激發創作情感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要在一定的課堂環境中進行,所以這就需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情感。良好的教學環境首先需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需要積極的互動交流。其次課堂氛圍輕松融洽,鼓勵每位學生暢所欲言,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創作情感。例如,在進行《自己的課余生活》的寫作時,老師在語文課堂上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結合自己的課余生活來表達,可以是自己在課余時間參加了什么活動,有什么樣的意義,也可以是自己在課余時間上的藝術班,對此有什么樣的想法,還可以是自己到過什么地方,看到過什么樣的風景,等等。這樣每位學生的課余生活都不盡相同,大家紛紛說出自己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然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課余生活用通順的語句記錄下來,學生在記錄的同時感受寫作的快樂。
三、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寫作興趣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豐富教學方法主要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既可以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學方法的豐富可以是多媒體教學法,將教學內容直觀呈現;也可以是創設情境教學法,使學生觀察生活進行寫作;還可以是合作學習教學法,相互交流討論,拓展寫作思路。例如,在進行看圖寫作練習時,需要學生通過觀察圖畫來確定主題,分析圖中人物的動作、神態、表情等,然后進行合理的想象,對圖畫中的內容進行補充,確定好主題,選好題目就可以進行寫作。所以針對看圖寫作的練習就需要教師采取多媒體教學法,在教學的開始通過一段小視頻進行導入,然后將圖畫直觀地展示出來,使學生更清晰地觀察,進行豐富的聯想,激發寫作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四、轉變學習方式,豐富寫作素材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其寫作素材并不一定要局限于語文課堂上,如果一味地在課堂上被動地聽,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寫作要領,所以要轉變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豐富寫作素材。例如,學生可以從閱讀教學中積累素材,以讀促寫,讀寫結合;也可以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細微之處來積累素材,觀察生活,留心生活。這樣不僅使學生的素材更加豐富,寫作更加生動,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改革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需要教師及時更新觀念,創設教學環境,豐富教學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寫作教學效率,還能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同時學生也要積極參與到寫作教學中,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士榮.淺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改革的策略[J].才智,2013(36):44.
[2]田學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改革的策略淺談[J].學周刊,2016(23):100-10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