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峰
摘 要: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學好文言文,就如同掌握了一把打開中國傳統文化寶庫的鑰匙,就能打開其中蘊含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藏。高中語文教師要認真探索文言文的授課模式,提煉總結好的方法,教好高中文言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它闡述了語文作為一種工具,兼顧了語言和文化兩個方面,以及其中體現出來的人文性。語文不僅是語言的載體,還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體現者。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文言文的基礎知識,還要承擔起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充分發揮文言文教學在實施人文素質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關鍵詞:傳統文化;文言文教學;繼承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高中文言文則是優秀文化知識的集中體現,是古代文化的精華所在。但是在當下的文言文教學課堂上卻存在所謂的“功利主義”,過分強調高考所考內容,而忽略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授。錢夢龍老師曾形象地指出:“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即使在語文教學改革很紅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文言文教學,不僅要發揮其“工具性”的作用,還應該提倡在文言文教學中實現傳統文化傳承、人文素質教育、審美情操培養等多方面的功能。同時,在當今社會生活中,青少年卻很少愿意主動了解民族傳統文化。卻越來越熱衷于外來文化,看美國大片,過洋節,哈日哈韓……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已經落后了。作為一名高中教師,一定要把保護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精神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在課堂上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呢?
一、教師利用好高中語文教材,在學習古文中完成好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它內容形式多樣、思想博大精深,高中語文教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其中的文言文內容就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內容的結合體。不僅有傳統美德、傳統人生觀、價值觀、傳統愛國主義,還有智慧的哲學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倫理體系、輝煌的文學藝術、獨特的語言文字形態。教師應該利用這些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來教育、啟發學生,幫助他們明理懂事,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讓他們明白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高中語文教材選取了《左傳》《戰國策》《史記》等經典的史學作品,還有《詩經》《論語》《離騷》、唐宋古文、唐宋詩詞等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及諸子百家的哲學作品。教師要利用好這些作品,如教授《論語》提出了“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觀點,這對于高中生加強自身修養有很大的幫助,教師應該重點展開講解。在《勸學》和《師說》中,重點強調勤學、尊師的美德,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李密的《陳情表》則提出了對親人的“孝”和對國家的“忠”,教師要辯證地講授兩者之間的關系。《蘇武傳》則提出了傳統的愛國主義,要讓學生理解并踐行這種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感受蘇武的人格魅力。
在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好現有的文言文,有側重點地宣傳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要發揮其“工具性”作用。還應該提倡在傳統文化傳承、人文素質教育、審美情操培養等多方面發揮作用。讓學生把視野放寬,不要局限于課堂之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屈原、陸游、杜甫身上,理解傳統的愛國主義;從蘇軾、李白、白居易身上,明白樂觀、曠達、豪放……通過不斷的積累,最終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點,引導學生愛上傳統文化,從而傳承傳統文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欣賞古文的興趣,是引導學生走進傳統文化的一扇大門。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前提。在文言文教材中,涉及了中國古代很多的傳統文化知識。比如有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等諸多內容;有古文文體、漢語修辭等語言學知識;還有古代的姓氏名號、車馬宮室、官職、服飾、禮儀、樂律、天文歷法等豐富的文化知識。這些都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去學習古代文化知識,這樣就會水到渠成,最后能夠完全接受和傳承傳統文化。
另外教師要加強引導,抓住古文中能夠震撼師生心靈的節點,從而使學生能夠與古代文人有心靈相通的時刻。真切地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良苦用心和他們的崇高道德品質。在學習《陳情表》中,教師講解的時候可以聯系現實,從學生對于自己長輩的感情入手,再與李密對于祖母劉氏的感情相聯系,感染和觸動學生,最終使學生明白“孝”的感人力量。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開拓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渠道
僅僅在教材中去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是不夠的,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廣泛涉獵課外文言作品,不求精,但求廣。在閱讀中提升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閱讀篇目。做好閱讀筆記,同時還可以進行小組交流討論,互通有無。教師要及時解答學生在閱讀中的疑難問題。
學無定法,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側重地去滲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進行創新,讓文言文教學課堂不再死氣沉沉,真正讓學生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通過教材中的古文來造就學生的優秀品格,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傳統,最終成為優秀文化的傳承者。
參考文獻:
[1]張岱年.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張蒙.論高中文言文中的傳統精神文化教學[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