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楠
摘 要:近幾年,“核心素養”成為教育領域探討的“熱詞”,它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現實學科發展中,以“核心素養”為主題的教研活動也應運而生,豐富多彩,推動了核心素養研究的深入。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探究初中地理學習中區域認知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區域認知能力;策略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核心素養“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和創新實踐”。地理核心素養則是通過地理學習形成的,具有地理學科特性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核心素養體系中主要包括區域認知、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與地理實踐力,而區域認知是地理學基本的認知方法,它往往是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的疊加。但在實際的初中地理教學中,由于主、客觀多種原因,學生在區域地理的學習是盲目的、機械的。“核心素養”的出現更是對學生區域認知能力要求的提高。
一、區域認知及其意義
(一)區域認知
區域認知作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地和諧的基本價值觀念影響下指導地理實踐活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區域認知是人們出于認知和實踐的需要,依據相應的標準將地球表層劃分為不同種類、不同功能與不同尺度的區域來加以認識和熟知的過程。地理學習者通過探究和總結不同區域的區域特征,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作用,分析區域開發的方式與條件,把握區域之間的聯系,從而為促進區域的共同發展和進步提供理論依據。
具有區域認知能力的人要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其一,了解區域是認識地球表層的基本單位,要能夠應用地理學習中的認知工具與認知方法來研究區域的區位條件,總結概括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特點、結構與作用,其二,知道區域之間存在差異與聯系,比較區域差異與區域分異規律;這些差異與聯系有利于促進區域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其三,知道區域是不斷變化與發展的,要能夠用動態的視野研究與分析區域現象;其四,要對區域、國家保持一定的認同感與歸屬感,要具有一定的全球視野。
(二)培養區域認知能力的意義
1.有利于促進地理的學習
初中地理課程基本理念之一強調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生通過區域認知的視角了解和掌握從鄉土到全球、從過去到現在的自然現象和人文景象,從而有助于學生形成“把地理問題和現象放置于特定的區域內進行研究和分析”的思維模式,學生則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自己的思維模式出發,自行選擇和確定將具體的地理問題放置于何種類型、何種尺度的區域內進行研究與分析,這樣不僅有利于引導學生關注區域空間尺度大小的差異,更重要的是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以此也讓學生通過區域的多樣化視角看到不同的世界,構建屬于學生自己的地理“世界”。
2.有利于推動對地理的應用
初中地理課程基本理念強調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通過區域認知的視角認知區域內部的結構與功能,了解區域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與相互作用規律,揭示區域之間的差異,將認知的規律與掌握的差異性原理應用于區域開發與協作。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有利于人們在區域開發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如,學生通過港澳的區域分析,了解到港澳寸土寸金土地資源極其稀缺的現狀下,仍在開發的土地中保留大片綠地的事實,針對這種現象,談談你的看法。港澳的這一現象無疑不讓學生聯系身邊的地理。區域的認知讓學生充分進行思維探究和實踐活動,領悟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從而達成提高地理核心素養的目標。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如何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
(一)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
初中地理課程以區域地理為主,但鑒于現實的學科地位等原因,教學時間并不是很充裕。若每一區域,教師都按部就班機械講解,學生易厭倦,教學進度也難以推進。因此,考慮到每個區域特征的分析方向與模式是固定不變的,課堂上教師不必面面俱到,而是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給學生構建思維支架認識區域特征,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優化了教學內容,又提高了教學效率。另外,構建開放式的思維導圖,給學生留有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繼續跟蹤完善,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善于比較區域差異,認識區域聯系
區域間及區域內各要素相互作用時,地理要素間差異的組合導致區域差異性的存在。區域差異的分析最好方法是區域比較法。通過比較區域之間的相同點,深層次地認識區域的共同特征;而通過比較區域之間的不同點,加深認識區域的特殊性,對原有的區域認知結構進行整合構建,促進了認知結構的清晰化。有利于學生鞏固原有的認知結構和強化區域的地理特征。而區域差異是區域聯系的基礎,了解區域之間的差異,如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通過比較區域間的差距來認識區域間的不平衡性,從而真正認識到差異性,如我國建設的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一系列的資源跨流域調配工程的建設目的。因此,引導學生善于比較區域差異,認識區域聯系,有利于培養學生認識事物之間的差異性與整體性。
區域性是地理學研究的突出特點之一,因此,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對學生的地理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核心素養視域下,對地理教師而言,這又是個巨大挑戰,要打造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區域認知能力的培養更是不可忽視的,學生不僅需要了解和掌握區域的基本地理特征,更要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將自主探究能力、創新發展思維以及合作共享團隊意識得到塑造與發展。當然,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區域認知能力的培養仍存在諸多的問題,任重而道遠,需要師生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在平等參與地理學習過程中,形成具有地理學科特性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文成.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地理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6(7):31-33.
[2]張艷.如何實施培養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策略:以八年級地理《地形和地勢》一節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4).
編輯 趙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