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梅
摘 要:好的數學教學應該“以生為本”,“以學為中心”。在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應該以情境化打開孩子們的學習之門,以自主自悟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以有意義的拓展性問題為課堂增值,如此,學生的思維力、學習力和情感力必將大幅提升,而數學的密林中也必將“千樹萬樹梨花開”。
關鍵詞:情境創設;自主自悟;探究延伸
好的數學教學應該“以生為本”,“以學為中心”,這“需要教師基于‘學、圍繞‘學、為了‘學,來觀察學生、提出任務,誘發學習。”如何“以學為中心”?新穎活潑的情境創設不可或缺,基于學生的自主自悟不可或缺,緊扣教材的拓展延伸不可或缺。
一、情境創設不可或缺
北師大版九年級數學上冊《中心對稱》看似簡單,深入進去則有不少輾轉、迂回和“曲折”。孩子們常常在兩個圖形關于這個點對稱或中心對稱、對稱中心、關于中心的對稱點等概念方面出現一些混淆,出現失分點,常常令教師頭疼。那么,如何通過一定的情境創設來引發學生更好地、更有趣地、更高效的領略“中心對稱”之美呢?且看以下課堂“開場白”設計:
1.PPT出示一些剪紙藝術作品,教師緩緩敘述:“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的瑰寶,你能說說剪紙圖案有什么特點嗎?”(都是中心對稱作品)并追問:上節課中,我們已經看到不少圖形圍繞一點旋轉一定的角度能夠與自身重合,那么你認為究竟旋轉多少度,使旋轉前后的圖形完全重合?
2.撲克牌中,哪些牌面是中心對稱圖形?
3.多媒體展示:下列所示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畫出對稱軸,如果不是,說明理由。學生仔細觀察后,根據軸對稱圖形的定義判斷出這兩個圖形都不是軸對稱圖形。然后,教師適時提出問題:對折不能使圖形的兩部分重合?怎樣才能使圖形的兩部分重合呢?
不難看出,由剪紙藝術中的“對稱美”到撲克中的“對稱美”,再到“對折不能使圖形的兩部分重合”的追問,課堂中洋溢著一泓多元、新穎活潑的“活水”。沉浸在這樣的“活水”中,孩子們的眼睛是亮晶晶的,思維是活潑潑的,思維的觸角延伸到數學學習的更深處,課堂呈現出多元互動、精彩紛呈、激動人心的風景,師生何樂而不為呢?
二、自主自悟不可或缺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動手實踐、自作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的確,新的課程視角和課改理念下,教師讓孩子們的自主自悟成為數學課堂上的常態,以此讓孩子們在數學王國里得到多重鍛造、淬煉和提升。
一教師在引導學生講解課文中的例題之后,直接在PPT課件中出示問題:“正方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嗎?正方形繞兩條對角線的交點旋轉多少度能與原來的圖形重合?能由此驗證正方形的一些特殊性質嗎?”
不等學生自主、合作,不等學生自己總結,教師就出示了結論:“它繞兩條對角線的交點旋轉90°或其整數倍,都能與原來的圖形重合,因此,可以驗證正方形的四邊相等、四角相等、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等性質。”
不難看出,這樣的直接出示無疑扼殺了孩子們自我總結、自我探索、自主自悟的機會。教師應該采取小組討論、提問、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讓學生自己理解、自己總結,實在理解不出來,可以把上面的問題“化整為零”,肢解為以下小問題:“中心對稱與軸對稱有什么區別?又有什么聯系?”“軸對稱與中心對稱的聯系與區別是什么?在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中,哪些圖形具有軸對稱性?哪些圖形是中心對稱圖形?”以此引路,或許也可以給“山窮水盡”的學生帶來“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所以,引導孩子們自主自悟,充分地放權,分岔之處需撥之,阻塞之處需疏之,應該成為數學教師的基礎性工程和經常性
工作。
三、探究延伸不可或缺
任何課程都有它的“生成點”與“延伸點”,初中數學亦然。好的數學應該引領孩子們在螺旋上升之路上吃得更飽、走得更遠,以此打造一方生機盎然的數學時空,如此,教學才能進入到“深刻化階段”。
1.正三角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嗎?正五邊形呢?正六邊形呢?……(邊數為偶數的正多邊形都是中心對稱圖形。)
2.在26個英文大寫正體字母中,哪些字母是中心對稱圖形?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3.你是如何理解“對稱點所連線段都經過對稱中心,而且被對稱中心所平分”的?
從“正三角形”到“正六邊形”,其實就是“由根生干,由干生枝,由枝生葉”;由數學符號到英文字母,其實就是一種有意義的拓展延伸;而最后的一個追問則將學生引入到思維的更深處,必將極大地為課堂增值,為孩子們的學習增值,以此使孩子們的學習變得意蘊十足,精彩連連。
的確,以情境化打開孩子們的學習之門,以自主自悟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以有意義的拓展性問題為課堂增值,是一個教師能夠給課堂帶來的最好“福利”。事實上,在這樣的“福利”中,學生的思維力、學習力和情感力必將大幅提升,而數學的密林中也必將“千樹萬樹梨花開”。
參考文獻:
[1]林茶居.文暉中學的課堂辯證法[J].教師月刊,2013(1):19.
[2]童遠銘.基于數學思維形成過程的教學[J].福建教育,2013(5):4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