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楷
摘 要: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強調“終身學習”的今天,重視“終生鍛煉”意識,同樣具有戰略性的意義。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意識發展迅速,許多認知也在這一階段成型。開展“終生鍛煉”的教育,可以從高中生入手,強調體育鍛煉的同時,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和成長。高中學習生活緊張,體育鍛煉能夠緩解心理壓力,增強體質。研究內容主要提出高中體育教學策略,助力培養高中生終身鍛煉的意識。
關鍵詞:高中體育;終生鍛煉;因材施教
高中體育屬于基礎性教育,但是因為高中課業的緊張,個別學校的體育教學時間被縮短,質量有所降低,師生重視度下降,高中生厭煩體育課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并不是好的教學現象。我們需要重新定位體育課的價值,審視體育課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體育課的質量。特別是在終身鍛煉意識方面,要重點強調,通過體育教學強調鍛煉的重要性,通過有效的鍛煉激發體育活動的興趣,從而培養良好的日常運動習慣,將運動當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
一、準確定位終身鍛煉
培養學生終身鍛煉意識,首先要正確定位這一理念,認識到其影響時間的長久性。而且從“終身”二字的角度來說,是生命的開始到結束。將體育作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積極參加不同時期的不同運動,使之符合自己的活動能力。這是一項貫穿生命的理念,沒有時間和年齡的限制。掌握體育知識,增強鍛煉能力,掌握體育技巧,可以堅持一項運動,也可以不斷豐富自己的運動種類,根據需求進行鍛煉。定位“終身鍛煉”理念,是培養高中學生的一種運動習慣,有效促進他們的運動意識,并且在人生當中,發揮良好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加強運動理論學習,不斷體驗運動樂趣,加強理念,了解終生鍛煉的必要性,并最終從中體會到
樂趣。
二、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
無論是學生,還是成年人,受環境的影響都非常大,不僅作用于自己的行為,還會影響心理。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保障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體育環境,從而受到集體氛圍的影響,積極地投入,最終形成一種的吸引力。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多樣的活動選擇,可以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分散的體育活動;還可以以學校為單位,成立體育節,一方面舉辦常規的體育項目,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學生申請,舉辦一些趣味或是自己創造的運動等;宣傳方面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宣傳畫、報紙雜志等表達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和對學生健康的影響,也可以樹立學校的“體育明星”,號召向其學習;開展“鍛煉活動”的論壇,講一講自己通過運動獲得的益處等。當然學校也可以直接制定“規矩”,每天組織跑操、廣播體操以及課外活動等活動。讓學生由按規范參與,到積極參與形成自己的運動習慣,加深運動鍛煉的作用。
三、創新體育教學方法
從教學的角度來說,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是最大的。但是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教學的方法過于僵硬,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很好的體現,創新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激發及終身鍛煉意識的形成。例如,教師在教學健美操的時候,可以先通過多媒體進行動作的分解介紹,并且將訓練有素的視頻給學生看,培養對運動美的感受,也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希望自己也能夠達到這樣的學習結果。這種對美的欣賞,會成為課后鍛煉的動力,是終身鍛煉意識形成的雛形。也可以通過錄制學生的動作,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和指導,學生之間相互指出錯誤,而且能有效避免教師在課堂上的盲區。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教學提升,發現自己的教學漏洞,及時彌補。其次,創新教學方法,還在于突出學生體育鍛煉的主體地位,著力于滿足他們的運動需求。高中生已經有了愛美之心,女孩子想要減肥,男生想要增肌,這些都是最普遍的心理需求。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他們正確的方法指導,在休息時可以小小的鍛煉一下,既能激活精力,又達到鍛煉目的。而且一些動作還會成為學生日常鍛煉的習慣,有助于推進終身鍛煉意識的形成。
四、注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
培養體育能力,一定要因材施教。因為不同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是不同的,甚至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一刀切,反而會降低學生鍛煉的積極性,難以培養終身鍛煉意識。所以教師要發現和挖掘學生的體育興趣,并且對其能力進行培養,在原有水平上不斷提高。在掌握一定技巧之后,懂得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升能力,更讓他們感受獨立運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參與學生的運動,展現不同年齡段對運動的認可和追求,成為學生的榜樣,對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意識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總之,高中體育的教學不僅要達到課標要求,更要培養學生體育方面的一技之長,從而實現終身鍛煉的要求。通過鍛煉來放松自己,進而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邱作霞.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之我見[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5(6).
[2]劉緒祥.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3(9).
編輯 彭 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