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學生德育工作,農村的教育教學工作也不例外。德育的關鍵時期就是初中階段,初中階段的學生不管是心理還是行為都具有不成熟的特點,而且初中階段正是學生的“青春期”,因此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此階段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從而為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德育觀念,使學生得到全方面的發展。以新時期農村初中德育新路徑為題,望能引起教育工作者對初中德育的重視。
關鍵詞:新時期階段;初中教育;德育新路徑
一、初中德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們德育處一直以來秉承新課程改革實施方針和具體要求,以此為基礎對我校德育做出一些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建議,為我校今后的發展和德育工作的開展打下穩固基礎。在我的近期觀察下發現一些存在的問題,在此列舉出來,希望能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1.學生自身存在的德育問題
初中生現階段的自主意識較強,做事情都以自我為中心,這樣不利于學生今后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與同伴相處的能力。由于初中學生對外界事物處于較為模糊的狀態,對此沒有準確的判斷能力,因此有可能會對教師、家長的說教產生一定抵觸心理等,不利于教師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今后的發展,嚴重者甚至可能會產生厭學等情緒。這就要求教師注意運用合理的德育方法,以此來提高初中學生對外界各種誘惑的抵抗能力,這些都是一些學生自身所存在的德育問題。
2.教師存在的德育問題
經過我們多次聽課或對課外表現的一些具體觀察,發現許多教師最關心的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對學生的德育工作沒有較好的認知,不利于學生德育的發展。加之我們農村的學校師資相對較為薄弱,學校又缺乏德育的針對性,導致不能及時對學生的德育發展做出客觀有效的糾正。表揚學生和評定學生的標準也較為單一,基本是以學生學習成績為主,來對學生實施獎懲制度。由于我們此地區經濟不發達等原因,我們學校存在部分留守兒童,但經過對比觀察有些教師對留守兒童沒有表現出關心和引導,有可能會對留守兒童的心靈造成一定的創傷,加以本身留守兒童就比其他學生內心世界更加脆弱,因此教師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德育和關愛。還有,教師占有學生學習時間等原因,從而取消了初中學生的一些課外體驗活動的機會,不利于學生德育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3.家庭因素對德育的制約
有許多農村的老人依舊認為:“知識不能夠改變命運”,因此還是反對學生讀書,尤其是女孩子,認為讀書沒有用處,對此十分反對,更不要說對德育的培養了。還有少部分經濟較好的家庭把子女送到縣城或者城市里較好的學校去讀書,使農村學校的生源得不到保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德育的發展。還有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拼搏,這些學生自幼就缺乏父愛母愛,使其沒有安全感,而有些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自知常年虧欠孩子,就決定在物質上給予彌補,久而久之則會使初中學生形成不良的金錢觀念或價值觀,最終限制學生的德育發展。
如想要改變這一局面,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加強對我校學生進行德育,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要嚴格遵守新課程改革的標準,真正做到新課程標準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教學理念,從而尊重學生的階段性特點,尊重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個體差異性的發展。因此,我們德育處一致認為,教師要堅持以德育為首要前提,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擺在中心位置。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望我們在以后學生的德育教學上有明顯的進步。
二、初中德育的新路徑分析
1.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自我調控能力
我國農村的經濟和教育發展都較為落后,因此許多農村的青壯年會出去打工,孩子在長期缺乏父母關愛下成長,教師就要更加關愛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和自我排解的能力。因此,我認為教師可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向學生講解相關的道德故事或者生存不容易等故事,借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明白父母為什么會離家打工,學會在一定程度上體諒父母的用心良苦。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能夠做到及時調節自己內心的狀態,并以此引導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培養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學生對外界的一些誘惑等有自己正確的判斷,從而心無雜念地好好學習。
2.堅持以學生為本進行德育
由于農村的教育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此學生除了課本知識外,對其他知識并不感興趣,興趣愛好也不夠寬泛,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如何合理解決這一現象呢?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加以正確的評價和引導,積極主動發揮以學生為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體,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做到與實踐相聯系,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德育做好鋪墊。教師要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給予學生一定的發揮空間。教師不要吝嗇對學生的鼓勵,要做到說服教育和鼓勵式教育相結合,以此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如:在每學期的評優評先選舉時,教師不能一味地關注學生學習成績,要對學生進行德育等各方面綜合考察后,最終做出合理的評定結果,可以給班級學生樹立較好的榜樣,使學生明白不僅只有學習還要發展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由此,教師可以嘗試新時期的新辦法來進行評比,如:可以讓學生自評或他評,評選獎項不僅僅只有學習之星或三好學生,可以增加一些文藝之星、運動之星、創造之星、勞動之星等,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同時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潛能。
3.積極開展活動教學,培養學生德育發展
德育是“五育”之首,也是五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培養學生的德育是我校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在學生緊張的學習時也要為學生業余時間創造一些樂趣,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得到綜合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課外學習生活。例如:在“植樹節”到來之際,可以組織學生在學校植樹,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對花草樹木的愛護意識,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的認識等,還可以開設一些有趣的社團活動、英語角等,不僅加強學生英語的學習,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初中階段是思想較為活躍的時期,尤其是留守學生,由于親情疏遠有可能會導致不愿意與人交流等,但學校教學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使學生把一些情感寄托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達到分散學生注意力的目的。因此學校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課外活動,以此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達到“人人有興趣,個個會學習”的境界。
我們教育工作者要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和規律,為每一名學生今后的發展作出貢獻,以此來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學習的興趣,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的必要責任。
綜上所述,要想進一步實現農村教育的強國之夢,就要讓每一名學生都在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充分尊重學生,并在德育上下功夫,才能實現教育強國之夢,進而改變農村的德育現狀,為新時期農村初中德育新路徑做出有效指導和貢獻。
參考文獻:
[1]鐘銀燕.探究初中班級有效實施德育教育的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5.
[2]王芳娟.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及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