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成軍
摘要:設問教學依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近些年在教育教學領域的運用效果極為顯著。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他們學習知識和探究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本文中,筆者就小學數學課堂的問題設計方法就行研究和剖析,希望能對教學活動起到一定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小學數學;設問教學;有效教學;方法探究
小學數學學習的內容較多,學習的難度系數也比較高,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他們能積極思考,努力探究,爭取實現有效教學。在數學課堂開展設問教學就是一種實現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教學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數學教師在開展問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問題的密度和難度,實現數學設問的針對性教學,并且能采用學生比較樂于接受的問題方式。要想實現有效課堂教學,就需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有動力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課堂設問就可以實現這種效果。
一、認真研究學情,把握問題的難度和密度
對于小學數學的課堂提問來說,主要的作用就是回顧舊知識,檢測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和了解,同時面對新問題的時候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挖掘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學會主動思考,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讓學生不懼怕并喜歡上老師提出的問題,為此,教師就應該掌握好課堂提問的難度和密度。如果數學提問的題目難度系數較大,就會讓學生產生懼怕感,阻礙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消極的情緒,反而起不到提問的作用。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有效的結合教學的內容,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的整合知識與提問問題的形式與內容,做到難易適中,這樣收到的效果就會大大增加。同時,如果問題過多,學生就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以應付教師的的問題,精神過度緊張,極易出現學習疲勞,不利于學習;反之問題過少,也不利于學習情緒的調動和師生間的交流互動。鑒于此,教師一定在課堂提問中把握好問題的難度和密度。
二、按照教學目標,開展針對性設問
教學中的課堂問題要做到針對性和趣味性的統一,這樣才能實現既定的提問目的和教學目標。教學中問題的設置不能過于隨意,一定要有效的結合教學的內容,特別是對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點的把握。問題就是知識點最直觀化和最具有實踐性的檢驗考察手段,所以問題的設置必須針對學生學習的內容,可以是間接的聯系也可以是直接的聯系,不能毫無關系。總之,問題的設置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抓住教學的重、難點,使設計的問題能反映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提問的問題老師也要盡心設計,在突出考查知識點的同時,能讓學生感到具有趣味性,這樣的問題才更有效果,讓學生銘記于心。
三、綜合考量,精心設計問題方式
課堂上,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他們才是教學的重心,所以老師要搞清楚形勢,精心設計提問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問題意識,多營造具有挑戰性的教學情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圍繞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實際,設疑問難,啟發思維,創造一個教學相長的民主氣氛。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引導不同的學生,選擇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途徑,設計不同層級結構的問題,從而達成學習目標。對于提問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問題,可以是間接問題,可以是反問,可以是對比問題,也可以小組提問,班級整體提問等,這樣做以照顧到所有學生,使得問題具有豐富性和全面性,有益于教學和學習效率的提高。
四、結合教學任務,豐富問題探究形式
問題的設置就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無論是對于舊知識還是對于新問題,都是要讓學生通過提問的形式,激發他們探究問題的意識,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想開展有效的數學提問教學,就需要學生能解決這些問題,這就需要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如:為學生創設已經的情景,讓他們學會主動思考,自主探究,不斷鍛煉自身的探究問題的素養,提高自身的思考應用能力。創設情景問題教學,就需要教師熟悉教材內容,能有效的結合所學的知識及學生的基本情況,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引入或創設與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以實現知識的生活化,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將枯燥的知識通過生動活潑的生活場景來展現,使學習活動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讓學生觀察思考,引起學生的情境體驗,激活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實現探究式教學與學習。教師要善于利用多種探究手法,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養成積極創新、善于創新的習慣,進而幫助他們逐漸形成科學的探究態度和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張奇峰.淺議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開展問題教學[J].數學教育與研究,2012(10)
[2]李彩云.小學數學開展設問教學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探究[J].新課程學習,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