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俊
摘要:新課程的改革中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學課堂教學理念的和教學方式的改變,高效課堂上是達到這一目的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對于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要做到對教學進行完整的編寫和整理,對課堂教學技巧做好調整,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好學科優勢從而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方法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有限的45分鐘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的能力培養,使得課堂更有效益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課堂的實施就是要徹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探究、主動參與的開創精神。下面我就要具體談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內容。 iew-6128471.htm
一、整合教材,編寫學案
《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備課是課堂教學工作的首要環節,是上好課的基礎和前提。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短短的40分鐘要上得精彩生動,有效率,課前的備課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在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整節課的主宰者,學生只是聽眾,知識的接受者,這樣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備課應以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全面素質,讓學生主動地學習為主要方向。因此,備課不單指備教材,它應包括“四備,一規劃”。“四備”是指: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習題。“一規劃”是指規劃整節課流程和時間的分配。
二、控制教師的“講”,讓學生充分地“議”
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節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位置,別剝奪孩子的權力,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要體現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
課堂要實現高效,老師必須講得少,一節課老師最多只能講20分鐘,讓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質疑、交流、討論,教師僅僅起點撥作用。在課堂上能讓學生觀察的就讓學生多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就讓學生多思考;能讓學生回答的就讓學生多回答,學生回答不上來時,教師要善用“眼神”、“手勢”、“語言”等給予鼓勵,對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要恰當引導,采取鋪墊式、遞進式,讓學生順利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的引導要“少而精”、“適可而止”,決不能經不起課堂“沉默”而轉換問題,更不能取代學生回答而“越俎代庖”,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總之,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有老師的“幫助”,我一定能完成“任務”。這樣“課堂”一旦成了學生的“舞臺”,“高效課堂”也就有了動力的源泉。
三、巧用“多媒體”,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我曾經做了一個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教學形式的調查。調查結果占前幾項的分別是:物理實驗、演示實驗、觀看教學視頻、動畫,最不喜歡的是老師照本宣科、反復練習。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將大量的圖片、動畫、錄音錄像等資料整合到多媒體中,直觀向學生展示,變理性認識為感性認識。如我在《大氣壓強》一節教學中,讓學生觀看抽水機、離心式水泵原理動畫演示、托里拆利實驗的教學視頻等,把一些細微不易觀察的、課堂上不能做實驗的教學內容,通過課件形式講清原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難點。實踐表明,適當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增大了課堂容量,還能讓學生更愛學、樂學,提高教學的效率。
四、“三學兩展示”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學”指獨學、對學、群學。首先通過獨學,找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再進行對學,所謂對學是指同等程度的學生之間的學習,解決獨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接著進行群學,即以學習小組為組織單位,由學習組長組織成員對照導學案開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對子幫扶,真正實現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 對學、群學的過程,既是解決獨學中存在問題的過程,也是發現新問題、探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循環往復,不斷提升的過程。“兩展示”一是指在小組內成果的匯報、交流的“小展示”。二是指在全班進行的“大展示”。通過“三學兩展示”,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五、充分發揮學科特點,從生活中走進物理
物理學科最大的特點或優勢有二點:一是物理實驗;二是物理知識生活化。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又應用于生活,特別是初中的物理知識,聲、光、熱、電、力,幾乎是科學普及知識,與具體的生活情景結合得十分緊密。物理教學最有吸引力的是物理實驗,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刺激學生的多感官參與,理解物理知識方面,物理實驗比其他教學方式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初中學生來說,抽象思維還不占主要地位,知識的獲得更加依賴感性認識,所以物理實驗的作用更加突出。大凡有效性高的課堂教學,都離不開物理實驗。能進行分組實驗的分組實驗,能演示的實驗盡量演示,能搞物理小制作的盡量讓學生搞。如在講摩擦力這一節時,講到怎樣才能捉到泥鰍,我從市場買些活泥鰍回來讓學生課后親自去體驗。在講到彈性勢能與動能的相互轉化時,發動學生自制彈弓,教師做好一個靶子,課堂上讓學生玩“比一比”誰射得更準的游戲。好實驗勝過千言萬語,充分利用學科特點,才能在所有學科中脫穎而出。
總結:
總之,我們只有遵循教育規律,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課堂各個環節,讓學生用最好的狀態投身于課堂,我想高效課堂就不再是遙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成了我們“觸手可及”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寶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代教育科學,2011年
[2]樊建安.《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新課程研究,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