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燕
【摘 要】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個人思維意識和行為意識逐漸培養形成的階段,不同學齡段的學生會呈現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特點,同時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也會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教師要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并結合其特點實施不同的教學技巧。本文通過對不同年齡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技巧進行深入的探究,分析針對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學生的不同授課方法和教學技巧應用方式,旨在促進小學語文綜合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技巧
目前我國大多數的地區小學階段都有六個年級,根據學生的生長情況,將其分為低年級、中年級以及高年級三個階段,不同的學齡段學生會在理解能力、思維方式等方面呈現不同的特征,對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根據不同的學齡段進行細分,進而實現精細化的教學過程,并針對其學習特點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的應用能夠大幅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助于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低年級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技巧應用
低年級的學齡段是指一至二年級的學習階段,這一階段的小學生剛從幼兒園的游戲娛樂式教學過渡到小學的課堂式教學模式中,活潑好動、自主能力較差、注意力不集中是其主要的性格特點,同時學生還缺乏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要在這一階段針對性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意識、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為以后的學科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低年級的語文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是進行拼音以及基本漢字的學習,教師可以利用趣味式教學方法與微課教學方法的交叉應用,增加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比如:教師在進行整體認讀音節的拼讀教學時,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臺上進行領讀,學生進行跟讀,讀熟練形成了記憶的過程,但是學生并沒有掌握其拼讀的規律,同時生硬的教學模式,學生難以一直對教學過程保持關注,注意力分散便難以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模式,將網絡資源中動畫形式的整體認讀音節的教學視頻應用到課堂教學環節中,進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游戲,讓學生扮演視頻中的動畫形象,有人扮演聲母、有人扮演韻母、有人扮演聲調,通過學生的組合來將音節進行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夠在快樂中實現良好的學習過程,逐漸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意識,促進其學習習慣的形成。
二、中年級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技巧應用
中年級的學齡段是指三至四年級的學習階段,這一學齡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同時也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科學習意識,在接受新知識的學習時相對容易,但是其學習行為習慣還在逐漸形成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教學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引導,規范其個人的學習不良行為。這一學齡段的語文教學要接觸到關聯詞語的應用,要逐漸的滲透閱讀學習以及寫作練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形成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比如:教師在進行寫作訓練教學時,有些教師可能會采用讓學生進行記日記的形式讓學生來培養閱讀和寫作習慣,剛進行這一內容的練習時,學生會因為興趣驅使較好的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但是在進行一段時間之后,學生便會形成記流水賬的寫作形式,這樣不僅不能夠實現理解的教學效果,反而會讓學生對寫作產生不良的抵觸情緒,這時教師便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及時的調整,采用課文仿寫、優秀文章鑒賞等其他形式來進行寫作教學,通過多種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
三、高年級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技巧應用
高年級的學齡段是指五至六年級的學習階段,這一學齡段的學生已經有較為明確的自主意識和行為能力,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重視對學生自我意識的表達,尊重學生的自主想法,實現對其創新思維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逐漸培養其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增強語文學習的實踐和應用認識,進而實現其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師在進行《草原》一課的學習時,通過課堂教學環節,教師進行合理的教學問題設置,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并實現良好的理解過程,進而讓學生進行讀后感的寫作,讓學生將自身對于草原、對于作者寫作方式等想法通過寫作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進行回顧,同時學習作者的寫作形式以及語言表現形式,使學生能夠在鞏固之中,將個人的思維意識表現出來,同時促進其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時,要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關注重點,分析不同學齡段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并將多樣的教學方式應用到課堂教學環節中,將教學技巧融合到教學實踐中,通過多元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促進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姚蘭.基于審美感知基礎上的小學語文古詩教育方法[J].小作家選刊,2016(19):130.
[2]石路面.拓展性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速讀(下旬),2016,(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