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幫
【摘 要】高中數學教學對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現代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以外,在教學的時候還需要注意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注意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技巧。這樣的教學才更加符合現代素質教育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的要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學應該多思考,如何才能夠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在實踐中不斷的思考如何真正的讓教學質量滿足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技巧;思考與建議
在現代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該強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更加需要強調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這樣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的保證。而在實際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才能夠保證其教學的質量,保證學生真正的掌握解題的方法和技巧,則需要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自己去探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摸索方法,這樣教師才能夠真正的進行因材施教,真正的進行個性化的教學。
一、運用解題技巧解高中數學題的思維過程
首先,理清問題階段。想要正確解答問題,關鍵是先理解問題,弄清楚問題的點,明確問題最終目的,然后大腦才能根據你分析問題時獲得的信息展開思維活動。
其次,擬定計劃階段。這個過程也被成為轉換,是積極探索和嘗試、尋找解題方向和解題途徑的過程,也就是針對問題不斷選擇和調整解題的思維方式和策略,是整個解答問題過程中思維活動的核心部分。
再次,實現計劃階段。所謂實現計劃,就是利用轉換問題后確定的思維策略解決數學問題的實施過程,其中會運用到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這個實施過程詳細展現了人具體思維的過程,是解題過程中一系列思維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
最后,回顧反思階段。當學生通過分析和不斷嘗試成功解決一個問題后,還需要對整個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以便將自己剛剛的一系列思維過程梳理清楚,并對整個分析、解題過程中思維方式和運用方法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技巧,并深入領悟。通過回顧反思可以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拓展。
二、先做簡單題,后做難題
從我們的心理學角度來講,一般拿到試卷以后,心情比較緊張,此時不要急于下手解題,可以先對試題多少、分布、難易程度從頭到尾瀏覽一遍,做題要先易后難,做到心中有數,一般簡單的題目占全卷60%,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分數,見到簡單題要細心解題,盡量使用數學語言,而且要更加嚴謹以振奮精神,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鼓舞信心。
如果順序做題既耗費時間又拿不到分,會做的題又被耽誤了。所以先做簡單題,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當你解題不順利時,更要冷靜,靜下心來,沉住氣,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果斷跳過自己不會做的題目,把簡單的都做完,如果我們能把這部分的分數拿到,就已經打了勝仗,再集中精力做比較難的題,有了勝利的信心,面對住偏難的題更要有耐心,不要著急,可以先放棄,但也要注意認真對待每一道題,不能走馬觀花,要相信自己。到應有的分數。最好還有善于把難題轉換成簡單的題目的能力。
三、答題與時間的關系
整體而言,高考數學要想考好,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一定量的習題練習,在此基礎上輔以一些做題方法和考試技巧.往年考試中總有許多考生抱怨考試時間不夠用,導致自己會做的題最后沒時間做,覺得很虧.這就說明集中注意力是考試成功的保證,一定的神經亢奮和緊張,能加速神經聯系,有益于積極思維,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要異常積極。
還要求考生不但會做題還要準確快速地解答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并能取得較高的分數.因此,對于大部分高考生來說,養成快速而準確的解題習慣并熟練掌握解題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數形結合思想
通過字面我們應該知道這種思想重要的兩個方面是數、形,研究的對象是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比如在填空題中給出了數量關系,我們就可以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題。第二,分類討論思想。數學知識分為幾個方面,當幾種知識混合出現在一個題目中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分類討論的方法來解題,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最后一步一步的解答出答案。
五、簡單化策略
所謂簡單化策略,就是當我們面臨的是一道結構復雜、難以入手的題目時,要設法把轉化為一道或幾道比較簡單、易于解答的新題,以便通過對新題的考察,啟迪解題思路,以簡馭繁,解出原題。
簡單化是熟悉化的補充和發揮。一般說來,我們對于簡單問題往往比較熟悉或容易熟悉。
因此,在實際解題時,這兩種策略常常是結合在一起進行的,只是著眼點有所不同而已。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解題技巧的教學至關重要。掌握并運用好數學解題技巧,不但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且對于提升高中學生數學學習質量與效率具有顯著作用。因此,加強對數學解題技巧的培養,以從整體上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智娟,注重高中數學解題中的“四大法寶”[J].中學數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