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香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個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之一。本文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通過具體案例,闡述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創設情境、引起興趣;重視課堂直觀演示,引發學習興趣;操作探索,調動學習興趣;鞏固練習,提高學習興趣幾個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習興趣;培養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學習積極能動性中很活躍的成分,也是誘發學習動機、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一個人如果對某種事物發生了興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發豐富的想象和積極的思維。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作為教師,應該主動地了解當前學生的所思所想,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組織教材,挖掘其內在的興趣因素,把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由此可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是如何培養呢?根據筆者多年一線的教學實踐得出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應做到創設情境新穎,重視課堂直觀演示,積極引導學生實際操作,精心設計鞏固練習,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至關重要的條件,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根本措施。
一、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1.調動新穎的方式導入新課,培養學習興趣
導入新課是一堂課的重要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誘發學生從新課剛開始時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是至關重要的。巧妙地導入新課,能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從而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此,筆者經常從教材的特點出發,通過組織有興趣的小游戲,講述生動的小故事,或以一個激起思維的數學問題等方法導入新課。這樣做,不僅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活躍起來。
例如,筆者在教小學數學第七冊“周長和面積的比較”時,課一開始,筆者是通過“老師喊起立,同學們就坐下,老師喊坐下,同學們就起立”的游戲選一位同學來幫老師解決一些問題。一聽到要做游戲同學們都很高興,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課堂中來。做完游戲后,筆者接著問誰能幫助老師,把黑板的周長和黑板的面積指出來,這樣一來,同學不僅對周長和面積的概念有所了解,而且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這為筆者自然地展開新課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又如筆者在教“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高年級課中,別具匠心地創設了情境,使學生在愉快而又緊張的氛圍中學會這一抽象的知識.剛開始上課,筆者給學生講了一個“猴子分餅”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一天,做了3個大小同樣的餅,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分成4塊,給猴(1)1塊。猴(2)看到說:“太少了,我要2塊”,猴王把第二個餅平均分成8塊,給他2塊。猴(3)更貪心,說:“我要3塊”,猴王又拿出第三個餅平均分成12塊,給他3塊。筆者問:“小朋友,你們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會兒,學生都說:“同樣多”。于是,筆者追問:“聰明的猴王是用什么辦法來滿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們想知道嗎?”正當學生聚精會神地聽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領時,筆者說:“學了分數的基本性質,你們就知道了!”在學生最佳的心理狀態之下自然地導入了新課,使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轉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2.設疑激思,引導探究
如筆者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一開始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紅的爺爺今年二月二十九日過第28個生日,你們猜小紅的爺爺今年多少歲?”有的同學從“一年過一個生日”的生活經驗出發,順口答:“28歲!”筆者就問了:“小紅的爺爺28歲,那小紅的爸爸今年該幾歲?有28歲抱孫子的老爺爺嗎?”學生們哈哈大笑,一想也是,哪有28歲抱孫子的老爺爺,豈不早了點兒。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事。就在學生充滿疑問時,筆者說:“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學完了‘年、月、日這節課同學們就明白了。”于是,新課的教學自然地展開了。在這里,疑問使學生產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使學生轉化成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重視課堂直觀演示,引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一般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思維的能力還很低,如何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教給學生,幫助學生由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學生的興趣。加強直觀教學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教學中,教師借助實物、模型、圖畫等直觀教具或錄音、錄像、幻燈、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分析思路、解題方法等轉化成生動、形象、具體的感知材料,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視、聽、欣賞的活動中得到熏陶,從而誘發學生的“內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運用多媒體在屏幕上顯示含有三角形的實物如自行車、人梯、電線桿、空調架、路標架、屋頂等實物,并配以輕音樂。課上,同學們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美麗的圖畫,這時小朋友喜愛的史魯比出現了,“伙伴們,你們發現影片中哪種幾何圖形最多?”“三角形!”“為什么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如此廣泛呢?”史魯比的提問激起了同學們的思維共鳴。像這樣,采用卡通動畫等形式呈現學習材料,能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知識的欲望。
又如筆者在講解教材第八冊“小數點的移動”一節時,讓幾位同學到講臺前來,一位同學當小數點,其他同學當數,然后讓一位同學說擴大或縮小幾倍,讓同學們注意觀察上面的同學站的位置有何變化。最后知道他們是否站對了。在直觀演示中,讓小學生充分理解“小數點的移動”。這樣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操作探索,調動學習興趣
小學生好動、好奇。讓他們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愉悅情感,乃是喚起學生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安排一些制作活動和游戲活動,能引起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以達到會學不如樂學的境界。
1.制作活動,引起學習興趣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筆者讓學生課前準備好硬紙板,沙子等物品,上課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用自己帶的材料,按教師的要求分別制作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然后在空圓錐里盛滿沙子,倒入圓柱內,看倒幾次正好裝滿。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結果得出: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圓柱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的三倍。
2.游戲活動,引起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乖法的初步認識”時,筆者準備了將加法算式改寫成乖法算式得數相同的練習,筆者利用小朋友喜歡的機器貓來做游戲。筆者說:“機器貓為大林、強強、小剛和晶晶都準備了禮物,誰愿意幫機器貓送禮物?”(禮物上寫著乖法算式,人物身上寫有加法算式)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做題。這時再配上動畫片中的音樂,歡快的音樂一響,學生們更感興趣了。
又如:在學習萬以內數的讀法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學習數位順序表,接著,讓學生擺數游戲,學生在課前準備的十張空白卡片上分別寫上0、1、2、3、4、5、6、7、8、9。先請每人隨意擺出一個三位數或四位數,讓同桌把它讀出來;再請每人說出一個三位數或四位數,讓同桌把它擺出來;最后,請同學們再按照讀數的不同類型,想出一些數讓大家擺出來,同桌互相擺、讀、說,積極性很高。在這個游戲過程中,有一位學生說:“我請大家擺出三千五百七十九”,其余學生很快擺出3579;另一位學生說:“我請大家擺出二百”,同學們很快都拿出“2”和“0”,然后就愣住了,有個別同學叫起來:“不好擺”!過了一會兒,同學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這時候,有的同學,趁同桌不注意,拿過一個“0”擺好,急忙回答說“我擺好了!”其他同學,也紛紛你搶我的“0”,我搶你的“0”,有的同學搶不到,就爭吵起來。看到這種情景,筆者忍不住地笑了,同學們也都笑了起來,其余同學受到啟發,有的同學一起商量,有的前后一起合作,紛紛擺出了200。就在這時候,筆者對同學們說:“老師請你們擺出2000,能擺嗎?”話剛說完,同學們有的馬上轉過身去,有的站起來,有的離開了座位,有的互相商量,有的甚至高興得叫出聲來。老師也融入到學生當中,教室里氣氛異常活躍。這樣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培養。
四、鞏固練習,提高學習興趣
鞏固練習階段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實驗證明:學生經過近三十分鐘的緊張學習之后,注意力已經度過了最佳時期。此時,學生易疲勞,學習興趣容易降低,差生的表現尤為明顯。為了保持較好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除了注意練習的目的性、典型性、層次性和針對性以外,我們還要特別注意練習形式的設計,注意使練習有趣味性。
小學低年級經常采用的游戲活動有:開小小運動會、打數學撲克、評選優秀郵遞員、貓捉老鼠、奪紅旗、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開數學醫院、摘蘋果、開火車、接力賽等。為了使游戲更有趣味性,教師可制作一些小動物頭飾,做游戲時,讓學生戴在頭上,會使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小學高年級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或創設一種情境。
例如,筆者在講“認識人民幣”時,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小小玩具店”。教師將5件小動物玩具剪紙貼在黑板上,宣布每件玩具的價錢和購買要求(錢要不多不少),教師做售貨員,學生為顧客,進行購買活動。這一游戲,把認識與使用人民幣緊密結合起來,購買活動熱烈有趣,將課堂教學氣氛推向了高潮。在實踐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又如,在教學“數的整除”時,有的老師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在下課鈴快要響的時候,老師沒有給學生按部就班地布置作業,而是從容地對全班50多名學生出示寫有2的卡片,說“請學號數是2的倍數的同學先走。”結果學生走了一些。接著又出示卡片0.5,讓學號是0.5的倍數的同學走,有幾名學生站起來欲走,后來又坐下了。這時教師追問:為什么大家都不走呢?讓學生結合整除應具備的條件,說明理由。教師再出示卡片3、5,讓學號是3或5的倍數的學生走。最后還剩下學號是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的學生。此時,教師不再出示卡片,而是問學生,老師出示哪一個數,大家都可以走?學生們略加思考,異口同聲地說“1”,于是剩下的學生在鈴聲中歡天喜地地離開教室。新穎有趣的“動腦筋離課堂”的設計,鞏固了知識,檢查了效果,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須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才能湊效。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我們教師應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滿懷信心、興趣盎然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毛鴻翔等.數學學習心理學[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
[2]李其偉.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
[3]江家齊主編.教育與新學科.廣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7月.